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英特尔第 12 代酷睿芯片发布,为 2015 年来最大变化

   时间:2021-10-28 09:12:13 来源:新浪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0 月 28 日上午消息,英特尔第 12 代酷睿芯片(代号 Alder Lake)终于到来,这款芯片号称是 2015 年来的最大变化。

自 1 月 CES 2021 大会之后,该公司一直在预热 Alder Lake,并在 7 月的 2021 年透露了有关其混合架构方法的更多细节。今天官方正式发布相关产品,用户在 11 月可购买和使用的这些硬件新品。

▲ 英特尔第 12 代酷睿芯片

系列新品以 i9-12900K 型号为首,它具备 8 个超大性能核心 + 8 个效能核心,组成的 16 核 24 线程的设计,处理器默认主频为 3.2GHz,最大睿频可达到 5.2Ghz,全核睿频达到 5.0Ghz,配有 30MB 三级缓存,支持 AVX,AVX2 等指令集,TDP 设计为 125W,传输带宽为 64-Bit,内置 UHD770 核心显卡,支持 DDR4-3200 和 DDR5-4800 两种规格,处理器支持 PCIe 5.0。

还有 i7-12700K(12 核,20 线程,8+4 核设计),i5-12700K(10 核,16 线程,6+4 核设计 ) 对于那些不需要那么多性能的人。这三种新芯片中的每一种也都提供 KF 变体,该变体抛弃 Intel UHD Graphics 770 集成显卡,降低了一点价格。

英特尔对新一代芯片引入了许多面向未来的更高级标准支持。所有三款新芯片都提供多达 20 个 PCIe 通道(分为 16 个 PCIe 5.0 和 4 个 PCIe 4.0 通道),支持高达 4800MT/s 的 DDR5 内存(以及 3200MT/s 的 DDR4),以及更大的 L3 和 L2 缓存大小。

▲ 英特尔新一代酷睿芯片

但不幸的是,新芯片需要新主板:Alder Lake 将需要一个基于英特尔新发布的 Z690 芯片组的主板,它增加了更多现代的新功能支持,如 Wi-Fi 6E 和更快的 USB 3.2 Gen 2x2 数据传输。英特尔使用了新的 LGA 1700 插槽,因此用户甚至可能需要换个新的热散热器。

英特尔还大力推动 Windows 11 作为其 Alder Lake 产品线的关键部分,并指出它已与微软合作优化其英特尔 Thread Director 软件,以便在使用新操作系统时更好地管理跨线程任务。

英特尔每年的芯片都号称是新一代,但第 12 代产品系列确实名副其实。它不仅代表了英特尔台式机芯片多年来最大的飞跃,而且代表了英特尔在设计最佳芯片方面的新技术。

自 2015 年第 6 代 Skylake 芯片推出以后,Alder Lake 芯片是英特尔首款不再使用该公司“祖传”14nm 制程工艺的台式机芯片。

Alder Lake 12 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 Intel 7 制程工艺的桌面处理器,也就是 10nm Enhanced SpuerFin。

Alder Lake 硬件不是简单地将尽可能多的内核塞进单个芯片中,而是将“性能”内核与“效率”内核以实现功率和效率的混合。这两个又称 P 核/E 核,一个偏向性能,一个更偏向节能。

P 核的设计更传统,可以说是酷睿家族的延续,针对单线程、轻线程性能而优化,适合较高负载的游戏、生产力应用。E 核的设计则更接近 Atom 凌动家族,对多线程性能优化,并尽可能减少对前台任务管理的影响。

英特尔之前曾在 2020 年的 Lakefield 芯片中尝试过这个想法,但那些是专为低功耗硬件设计的芯片。

第 12 代酷睿芯片或许会成为英特尔在其乏善可陈的第 11 代芯片之后自我救赎的机会,该系列试图弥补老旧的 14 纳米工艺及其与 10 纳米斗争带来的延迟问题。

新的台式机芯片也仅仅是个开始:英特尔对混合 Alder Lake 架构有很长远的后续计划,其中包括移动芯片(显示的示例具有六个 P 核和八个 E 核)和超移动芯片(两个 P 核和八个 E 核)用于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式设备。

至于价格,官方宣布 i9-12900K 定价 589 美元、i9-12900KF 564 美元、i7-12700K 409 美元、i7-12700KF 384 美元、i5-12600K 289 美元、i5-12600KF 264 美元。

现已开始接受预订,11 月 4 日 21 点起全球上市,预计到今年底交付可达数十万颗,到明年 3 月底交付可达 200 万颗。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