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Lazada集团CTO王皓:11.11极致体验凸显在东南亚投资长远的价值

   时间:2021-11-12 13:38:00 来源:焦点新闻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11已经成为一场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娱乐购物盛典。

在东南亚,今年Lazada 11.11有约80万品牌、商家参与,同比去年翻番。仅仅在Lazada11.11大促开售的前12小时里,热情的东南亚消费者就已领取超过4.1亿美元的Lazada Bonus平台购物津贴。

多个中国跨境商家也表现抢眼。今年Lazada11.11期间,来自中国的数码配件品牌绿联开售10分钟内就在菲律宾突破10000美元的销售额;运动户外品牌洛克兄弟、汽摩配件品牌AZDOME的销售仅在Lazada11.11前12小时就超过了今年9.9大促。

东南亚11.11的疯狂可见一斑。

自2012年开始,Lazada首度将11.11概念引入东南亚至今,11.11、12.12、99等东南亚电商大促日渐深入人心,消费者蜂拥而至的流量背后,也是对电商平台乃至整个东南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一次严苛的检验。

11月10日晚上,就在现场连线东南亚六国倒计时迎接Lazada 11.11的档口,Lazada在中国深圳研发中心举行了一次中国媒体见面会。这是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电商平台首次面对中国媒体。

前不久刚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在深圳现场出席了见面会的Lazada集团CTO王皓表示,随着阿里和Lazada在东南亚进行持续数字经济建设,Lazada11.11购物狂欢节在东南亚市场里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东南亚,11.11已经不仅仅是Lazada平台自己的大促活动,而是从商家到消费者,都一起加入的一场盛大嘉年华。

王皓透露,自2016年开始Lazada加入阿里巴巴旗下之后,经过几年的整合,已经把原来东南亚相对比较割裂的技术体系充分融入到整个阿里的技术体系之中,包括从最开始的电商技术平台,到扩展至如今的物流平台、支付平台,以及AI搜索、推荐等等。

可以说,如今的Lazada在东南亚具备的技术护城河优势领先了该地区无数个身位。

Lazada的技术革新三部曲:体验、效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

东南亚社交媒体发达,消费者大多有严重的社交媒体依赖症,喜欢一边享受演出、在线游戏和直播,一边扫购。截止今年11.11当天中午12点,Lazada 11.11 倒计时晚会Super Show在LazLive的直播共获650万在线观看量,且观看者的消费额是去年的两倍。

(和国内“猫晚”类似,Lazada 11.11倒计时晚会Super Show同步在东南亚各国播出)

这场娱乐消费的狂欢是对电商平台系统的考验。王皓坦言,保障11.11期间零故障是基本要求,但如何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商家和合作伙伴的极致体验才是对Lazada过去这些年技术投入的一次全方位检阅,他对迎接这场检阅信心十足。在11.11大促期间,Lazada在技术层面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首先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检,如何在迎接峰值流量时保障系统系统稳定运行。2020年Lazada峰值交易量是每秒4000笔,这个数字和淘宝相比非常小,但是从发展曲线看,Lazada的增速和淘宝前几年的11.11非常匹配、耦合。

此外,随着东南亚整体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完善,整体规模也会和淘宝过去几年在中国的发展曲线一样。这就要求Lazada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更快速、更实时地接触到消费者的信息,然后更快速地优化客户体验。

王皓透露,今年的11.11期间Lazada已经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希望能够用技术力量为东南亚的消费者提供最优的购物体验。

其次是效率。在Lazada内部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向技术要红利。王皓认为,这其中最大的红利就是效率,包括机器的成本和人效。

通过过去两年的积淀,Lazada完成了基于阿里云整个云原生的技术体系的升级。通过技术优化,目前单均成本下降了30%,衡量研发效率的平均需求研发时长下降了50%。

(Lazada集团CTO王皓)

王皓认为,能够实现这些提升是因为Lazada上升到了阿里的中台体系,然后基于云原生的基础架构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过去两年来,Lazada把技术基建水平拉到和阿里体系相齐行的水平,然后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深度的本地化定制,因此才能带来这样一波红利。

最后是技术如何同商业充分结合。Lazada是东南亚大促的引领者和创新者,在Lazada平台上,消费者非常青睐跨店满减、品类券这样的促销方式。如何帮助商家用智能化算法替代传统人工的运营方式,是Lazada一直不遗余力在做的事情。

目前,Lazada已经可以实现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让商家能够一键参加Lazada大促,并且带来最优的、持续的业务结构和价值。

赢得东南亚市场 必须依靠技术驱动

谈及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时,王皓表示,东南亚整个电商市场还处于刚刚兴起、蓬勃发展的阶段。

他举例说,电商的渗透率在中国已经超过25%,但是在东南亚还是个位数。因为潜力巨大,因此东南亚的电商平台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与竞争对手相比,王皓认为依靠技术驱动来保持领先是Lazada的基本战略,也是与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从技术角度和其他的几个行业伙伴有非常大的不同:Lazada坚信技术能够在长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所以从第一天开始Lazada就非常坚决地投入到技术里面,它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见效的周期,但从长期来说,它会给我们更大的回报。”王皓如是说。

(今年Lazada11.11将有60000物流工作者奔波在东南亚的城市、乡村、海岛)

此外,在物流上,Lazada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东南亚六国的物流网络非常复杂,而通过Lazada自建物流的方式已经实现了出海东南亚最快24小时出库。未来也会像亚马逊一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物流体验。这是Lazada接下来面向中长期竞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今年11.11期间,为提升大促运力,Lazada分拨仓协同,扩充了仓库容,仓内运作容量提升30%,实现包裹到仓24小时实时出库,精准匹配350+最优航班。

在王皓看来,阿里收购Lazada后,技术团队已经脱胎换骨,把原来相对来说落后的技术体系,快速地把拉到和整个阿里技术体系齐平。涉及的业务层面包括了交易、支付、搜索、推荐、物流、供应链等诸多层面。

据透露,在过去两年中,Lazada的技术团队扩充了一倍以上,并且在深圳、北京、杭州、广州以及新加坡、越南设立了研发中心和技术团队。

谈及未来时,王皓总结说,Lazada是个电商平台,利用中国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优势, 通过技术设计、产品能力,帮助商家寻找商机,然后再通过Lazada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快速地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Lazada要做的事情,也是Lazada对提升东南亚整体数字经济水平的贡献 。

 

(Lazada集团CTO王皓)

王皓认为,能够实现这些提升是因为Lazada上升到了阿里的中台体系,然后基于云原生的基础架构带来巨大的技术红利。过去两年来,Lazada把技术基建水平拉到和阿里体系相齐行的水平,然后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深度的本地化定制,因此才能带来这样一波红利。

最后是技术如何同商业充分结合。Lazada是东南亚大促的引领者和创新者,在Lazada平台上,消费者非常青睐跨店满减、品类券这样的促销方式。如何帮助商家用智能化算法替代传统人工的运营方式,是Lazada一直不遗余力在做的事情。

目前,Lazada已经可以实现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让商家能够一键参加Lazada大促,并且带来最优的、持续的业务结构和价值。

赢得东南亚市场 必须依靠技术驱动

谈及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时,王皓表示,东南亚整个电商市场还处于刚刚兴起、蓬勃发展的阶段。

他举例说,电商的渗透率在中国已经超过25%,但是在东南亚还是个位数。因为潜力巨大,因此东南亚的电商平台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与竞争对手相比,王皓认为依靠技术驱动来保持领先是Lazada的基本战略,也是与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从技术角度和其他的几个行业伙伴有非常大的不同:Lazada坚信技术能够在长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所以从第一天开始Lazada就非常坚决地投入到技术里面,它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见效的周期,但从长期来说,它会给我们更大的回报。”王皓如是说。

(今年Lazada11.11将有60000物流工作者奔波在东南亚的城市、乡村、海岛)

此外,在物流上,Lazada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东南亚六国的物流网络非常复杂,而通过Lazada自建物流的方式已经实现了出海东南亚最快24小时出库。未来也会像亚马逊一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物流体验。这是Lazada接下来面向中长期竞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今年11.11期间,为提升大促运力,Lazada分拨仓协同,扩充了仓库容,仓内运作容量提升30%,实现包裹到仓24小时实时出库,精准匹配350+最优航班。

在王皓看来,阿里收购Lazada后,技术团队已经脱胎换骨,把原来相对来说落后的技术体系,快速地把拉到和整个阿里技术体系齐平。涉及的业务层面包括了交易、支付、搜索、推荐、物流、供应链等诸多层面。

据透露,在过去两年中,Lazada的技术团队扩充了一倍以上,并且在深圳、北京、杭州、广州以及新加坡、越南设立了研发中心和技术团队。

谈及未来时,王皓总结说,Lazada是个电商平台,利用中国供应链和生产制造能力的优势, 通过技术设计、产品能力,帮助商家寻找商机,然后再通过Lazada的基础设施,帮助他们快速地满足消费者的诉求,这是Lazada要做的事情,也是Lazada对提升东南亚整体数字经济水平的贡献 。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