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点亮亚运之星,唱响青春之声——“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全国决赛精彩落幕

   时间:2022-03-30 11:51:21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全国决赛国际组现场

2022年3月28日,由杭州亚组委、中国日报社、中国移动联合主办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大赛全国决赛成功举办。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5万名选手,经过七个月的角逐,最终决出三个组别的冠亚季军。其中,高校组由来自南京大学的王羽婷折得桂冠,公众组的毛培蕊夺得该组冠军,而国际组冠军是来自赞比亚的曼波(Bupe Mtambo)。

对于本次决赛的成功举办,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外联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Together, we achieve more! 我们希望更多英语优秀、综合素质高的青年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到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充实我们筹办和赛时保障的人员力量。同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共奉献,共奋战,为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移动杯亚运英语之星”大赛于2021年5月20日正式启动。从初赛到复赛,来自千余所高等院校学生在高校组比赛中展示青年风采、献上青春礼赞;杭州亚运村建设者、中国移动工程师、高中教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公众组选手,用热情为亚运会贡献力量;来自韩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选手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杭州和世界各地之间架起友谊之桥。

2022年3月26日至28日,经过层层挑选的400名决赛精英选手登上亚运之星全国决赛的“云端”舞台,通过“远程连线+实时互动”的形式一展风采。决赛分三个阶段,包括以 “Life Shines on Life” 为主题的英文演讲环节及问答环节、以“All things are ready if our minds be so” 为题的亚运主题英文演讲环节及问答环节,和亚运情景模拟英语展示及英语才艺展示环节。

全国决赛高校组现场

担任决赛评委的CGTN知名主持人王冠表示,“演讲的内容永远比形式更加重要。”他期待看到选手能够展现更多的思辨思维,并讲出更加发自肺腑的故事。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董燕萍寄语选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她希望选手可以更加深入体验生活,挖掘更多闪光点,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提高思想深度。

CGTN主持人王冠在全国决赛现场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吕中舌表示,亚运会和奥运会是对外宣传的绝佳机会,无论是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还是中国文化传统,都需要新时代青年借此机会向全世界人民宣传。

在本次决赛中,各组别选手展现了他们优秀的语言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对志愿者工作的无限热情,为大家呈现了精彩表现。公众组的冠军毛培蕊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曾因“招风耳”而自卑,后来对自己的外貌产生全新认知并重拾自信的亲身经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选手刘沛霖在赛后采访中回忆起自己六岁时姐姐参加亚运会志愿者的故事,十五年间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他也想要参与到亚运会的志愿工作中。

全国决赛公众组现场

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三次亚洲运动会,这不仅是一场大型的国际体育盛会,更将是一次重要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盛事。“亚运英语之星”大赛为热爱体育、热爱英语的广大青年学生以及中外社会人士提供了用英语讲述体育故事、弘扬体育精神的舞台,让有能力、有情怀、有热情的优秀选手,能够有机会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助力亚运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中国日报21世纪报社负责人在赛后展望,“中国日报始终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己任,其旗下的21世纪报社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国际视野,搭建国际青少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这也是本次比赛的重要意义之一。我们希望这些优秀选手能够在杭州亚运会的世界舞台上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奏响亚运最强音,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和人文交流工作、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移动负责人表示,中国移动作为“亚运英语之星大赛”的赞助方,后续将更好地营造亚运氛围,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亚运会知识,动员全民参与亚运,激发全社会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服务亚运会的热情。“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此次选拔赛将有力促进中华文明同“一带一路”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22年的3月暖春,见证了“亚运英语之星”大赛的成功举办,也见证了也看到中外青年关心、参与和服务亚运会的热情。这场赛事也将有助于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亚运氛围,为亚运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和全民参与度,营造共建共享体育文化盛会的良好氛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