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见同行 | 脱“虚”向实,新华三以前瞻布局激活数字价值

   时间:2022-04-19 10:31:02 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4月15日,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在“2022新华三技术战略媒体分析师沟通会”上展示了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布局和成就,正式发布了2022年十大技术趋势预测和前瞻研究方向,以领航者视角共同展望ICT行业的未来发展。

寻路创新,展望美好未来

在“十四五”第二年,数字经济发展宏图已经冲出了预言、规划、图表和畅想,逐渐开始落地并转化为切实可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体验。ICT产业的发展既为数字化创新夯实了地基,也推演出了下一个十年的“四大”社会图景——虚实相融的家庭,主动服务的园区,生态智能的城市,以及强便利、高精准、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新华三集团站在中国未来发展的角度,结合信息通信行业的技术演进现状,提出扩展现实、绿色低碳、云边协同、隐私计算、AI通用基础模型、确定性服务、分布式安全、新计算架构、通信感知一体、全域超宽网络等十大技术趋势,面向未来数字社会,洞悉数字产业发展风向。

新华三集团副裁、技术战略部裁 刘新民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战略部总裁刘新民指出,数字技术应当脱“虚”向实,扮演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百行百业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最终落点到提升国家竞争力、改善民众生活,才能真正体现数字技术的价值。

多项并举,布局前瞻研究

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集团将聚焦前沿科技的创新趋势,依托“数字大脑”全栈实力布局智算解决方案、算力网络、确定性网络、隐私计算、数据安全和元宇宙等前瞻技术领域,实现了智能数字平台的全面进化。

在智算中心方面

新华三将以高效计算、高速互联、海量存储、使能平台以及低碳节能的底层关键技术,打造出集约高效、普惠大众、赋智产业的智算中心。

在隐私计算领域

新华三在算力层推出了隐私计算云、隐私计算一体机等技术和产品,实现数据安全合规共享,从数据治理到确权交易,达成数据价值彻底释放的目标。

在确定网络方面

新华三以5G、TSN 等技术打造出端对端确定性网络,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标准制定,与产学研合作伙伴共建网络生态,打造网络“超级高铁”。

在算力网络方面

新华三聚焦算网底层技术,实现从分布式向超级算网大脑的进化,推动算网资源的全局编排、调度,助力云网高效协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在零信任方面

新华三以零信任为基础安全支撑框架,融合网络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等多种方法和工具,提供动态评估、应用隐身、细粒度管控安全骨架,实现一体化安全。

在元宇宙方面

新华三不断强化“数字大脑”能力,以软硬一体的基础设施满足算力和时延需求,赋能高精仿真、实时渲染、虚实融合等元宇宙的关键技术创新,重点布局元宇宙的教育、园区、工厂、办公等场景,推动了元宇宙的早日落地。

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进化

在从前沿科研创新到场景化应用的跨越中,产学研合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新华三集团通过开展院士论坛等方式,紧跟前瞻技术视野,推动未来网络等关键技术演进,以前沿视角引领产业化变革;同时新华三能够通过承接国家级重大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落地,助力科技强国。

此外,新华三集团也将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搭建起多领域、跨学科、广协同的工程应用研究体系,加速前沿技术迭代验证,助力培育产业人才,拓展未来技术视角。

目前,新华三集团已经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起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展开产学研领域深度合作,承担多类国家部委下发项目,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创新,并且与之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开展了深度共建,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装置的建设,提供重点实验室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与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一道参与了国家CENI未来网络建设。

同时,为了能在复杂多变的技术创新中把握正确方向,新华三集团推出了“Fellow计划”,整合内部专家资源,引进外部顶级科学家,打造“超级智囊团”,从而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技术前瞻、提升品牌形象、提供战略咨询,为业务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在数字经济加速增长的时代,技术创新将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无可替代的价值。新华三集团将在“云智原生”战略的深化之年,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继续创新突破,筑造“数字中国”的创新底座,在高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后全球化时代”中,寻找到新的破局之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