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实时互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火山引擎入选“场景生态企业”等多领域

   时间:2022-06-17 18:30:49 来源:互联网编辑:汪淼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如今,视频会议、在线课堂、云演唱会、一起看抖音、在线社交等成为常见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时互动实现了从“在线”至“在场”的重要转变,推动以“临场感”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持续演进升级。

6月10日,中国信通院联合火山引擎、阿里云、腾讯云等多家企业共同编写的《实时互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信通院总工程师魏然提出:“实时互动是未来数字化生活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它正在不断加速和深化与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的融合,不断激发出新场景与新应用,并通过流程重塑撬动巨大产业价值。”

从基础设施到专业服务

在实时互动行业爆发阶段的早期,构建实时互动场景重点依赖硬件、云服务、PaaS等基础服务。伴随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接入门槛的降低,用户越来越关注体验。这对技术提出了更专业、场景化的要求,例如:美颜特效、超分、空间音频、虚拟人等AI智能技术,音乐、影视等版权内容服务,IoT的万物互联能力,AR/VR的终端体验和交互能力等;实时互动向细分行业场景的延伸,将创造出更多、更具颠覆性的场景创新。

图片 1.png

实时互动产业图谱

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入选实时互动产业图谱场景生态企业、云服务提供商、核心PaaS服务商等多领域。高质量、低延时的RTC能力融合业内领先的智能美颜、智能创作、机器翻译等AI算法能力,火山引擎为实时互动场景构建了更智能、更有趣的玩法和体验。

实时互动正在赋能千行百业

报告指出,2015年,包含实时互动功能的APP仅有1%,仅少数专用型应用包含实时音视频技术模块;2021年,实时互动渗透率已超过30%,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50%。

例如,在企业协作领域,实时互动优化了远程办公的流程和体验,提升远程办公的效率;在教学领域,在线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为用户提供低门槛、高灵活的触达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远程操控、远程泊车等功能为智能制造业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在数字政务、医疗、房产等民生领域,远程问诊、远程救护指导、远程看房等功能让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在文娱领域,云旅游、云演唱会、游戏语音等方式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也能社交、娱乐的需求。

图片 2.png

火山引擎RTC目前已为飞书会议、大力教育、幸福里、抖音、Pico等诸多领域应用提供实时互动技术服务。并且,随着实时互动技术融合AR/VR、传感器、IoT等设备能力,用户体验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升级。

从用户体验到业务场景

RTC不断创新与迭代,在为用户带来新体验的同时,在技术探索、场景挖掘等领域也面临新的挑战。

火山引擎实时音视频产品负责人杨若扬表示:“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提升是RTC永恒的话题,需要不断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低延时方面:如果实时传输稳定在50ms以内,就可以解锁大部分场景;20ms以内,可以解锁更多场景;超高清方面:720p、1080p的视频传输已是RTC标配,但火山引擎还在追求更高清,例如8K视频传输等。火山引擎研究如何利用有限带宽资源实现更高画质实时传输,其对于VR/AR等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一些行业天花板上持续突破,技术也需要“贴近业务场景”。在杨若扬看来,“更贴近业务场景”就是根据用户实际应用场景来进行更极致的技术能力优化。例如疫情期间居家办公,视频会议场景对RTC造成新的挑战:

·  网络差,弱网现象会非常普遍;

·  设备差,尤其开启美颜、虚拟背景之后,家用设备性能无法满足硬件需求;

·  光线差,家庭场景光线不足或背光等;

·  噪声多,居家办公环境复杂,参会者可能会被发言者的背景音打扰。

针对这些场景问题,火山引擎RTC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如对用户的弱网弱设备进行算法适配,引入实时暗场景增强算法来提升摄像头采集效果等来提升RTC互动质量,并将这些技术能力提供给办公协同软件,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RTC作为一款PaaS产品,对于客户而言无论是接入还是切换都需要研发、运维和资金成本投入。杨若扬表示:“火山引擎面向客户提供了高质量、低延时的实时音视频互动能力。并希望实现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共建行业标准,让RTC应用更广泛、开放。”

接入火山引擎RTC,开启业务增长旅程

火山引擎RTC拥有亿级DAU产品验证打磨的音视频最佳实践,帮助客户快速构建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互动直播、转推直播等丰富场景功能。(作者:袁菲菲)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