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喜马拉雅上市成“薛定谔的猫”?不懂IPO知识引发的谬传!

   时间:2022-06-29 19:00:32 来源:ITBEAR编辑:汪淼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最近有市场传闻说喜马拉雅上市失败,小编看了铺天盖地的文章,信息跑得倒挺快,一会儿说暂缓了,再过一会儿就变暂停了,然后就变成停止了,失败了。小编如果不是喜马拉雅的忠实听友、长期关注这家企业且混在财经圈的话,可能还真的信了呢。

这种写稿操作小编感到很迷惑。其实只要动动手指,点进香港联交所官网稍加求证,就能立刻得到真相。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

在香港联交所官网(https://www.hkexnews.hk/index_c.htm),递交招股书申请成功的,就会出现在“处理中”;成功上市,就出现在“已上市”一栏;而不符合上市要求,会在“被发回”中。如果是“没有进展”,则是因为招股书失效了。

这里再讲一个IPO知识点,招股书如果进入了“失效”状态,这种失效其实只是过期,是上市规则规定的审计数字过期。因为企业到港股申请IPO时有两个步骤,首次提交资料后,交易所会进行问询等工作,并要求企业补充资料,这一整套流程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港股招股书6个月“失效”机制是港股IPO的正常机制,是指拟上市企业需及时更新招股书中包括财务报表在内的6个月以内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而非代表交易所对于企业资质的负面意见,与企业本身质地不相关。近来“失效”变得常态化,这和现在美股回流导致赴港上市企业激增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密不可分,“失效”可能是企业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小编登陆联交所官网看到,喜马拉雅尚处在“处理中”, “处理中”是指任何仍然有效的上市或认可申请,喜马拉雅相关资料仍处在港交所处理中状态,说明上市进程正在平稳有序进行中。既然尚未正式招股,又何来失败一词?这是小编看到的部分报道的明显失实之处。

在搜索过程中小编还看到,部分报道因为中英文翻译表达的不准确,导致了另一个失实之处。比如,有媒体援引外媒,提到“尽管现在市场环境低于标准情况,喜马拉雅还重新招股,部分原因是公司的部分私人投资者有退出的需求”。原文是the company’s revived share sale had been pushed forward despite “substandard market conditions” in part due to exit demand from some of its private equity backers.到有些报道就变成“部分投资人退出”了。其实早期投资人希望通过上市完成退出变现的需求和想法很正常,但少了“需求”一词直接把它变成既定情况,这就报道失实了。

大部分公司的上市过程都是不易的,而且静默期也有证监会发言规则限制。有的自媒体以讹传讹,把一个尚未发生的事说成“失败”,是粗暴不负责任的。吸睛标题流量虽好,但也要爱惜羽毛,新闻应该坚守真实性原则,这是从业底线问题。

除了这些,小编还想给大家讲讲亏损的认知误区。不少报道把“公司名+亏损”组合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吓人,仿佛这家公司明天就要死了。顺带也提一下,“留给XX的时间不多了”,这样的句式是不是很熟悉?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描述已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描述已自动生成

以美团、京东等国内头部大厂为例,小编输入组合名就搜索出相关报道。看起来吓人不吓人?!

但事实上,这两家企业活得挺好,美团是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京东是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两者在疫情期间的服务表现还大赚一波口碑。它们也是资本市场上被热捧的标的。

这也是互联网平台和资本市场的本质。在互联网赛道里,只要是平台型企业,规模和竞争格局是很重要的,亏损是一种选择,是必要和良性的。只有把护城河做深做宽,才会有更好的未来和更高的预期。对于平台型互联网企业而言,亏损是常态。国际巨头亚马逊也长期亏损,但一直保持增长,且一直保持在互联网行业的焦点位置。

再扒一扒亏损的数据,以喜马拉雅为例,它是中国音频行业最大平台,十年来稳健发展,目前正处于巩固护城河的阶段。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1年净利润为-51.1亿元。不过,这亏损数字并非喜马拉雅真实的经营表现。在港股IPO的互联网公司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对财务影响较大,但对公司实际经营却影响较小,只是账面上的变动。

2021年,喜马拉雅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为-34.1亿元。可以看出,喜马拉雅账面上的亏损,很大程度上是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一般而言,在上市之前,这些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会在账面上被视作负债,等上市之后,又会从负债科目重新转变为权益科目。事实上,在美团、小米等公司赴港股上市之时,也存在大量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原因而造成的亏损。

从数据上来看,喜马拉雅2021财年营收达58.6亿元,同比增长43.7%,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喜马拉雅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经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7.49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7.8%、-13.2%和-13.0%,净亏损率逐年收窄,按此趋势,有望在未来1-2年实现盈亏平衡。

相比净利润指标,毛利润、毛利率指标更能反映一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2019年、2020年、2021年喜马拉雅毛利率分别为44.5%、49.1%和54.0%。喜马拉雅的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因效率提高和规模经济。由此可见,随着规模效益带来的单位成本降低,喜马拉雅的业绩表现有望愈发出彩。

简言之,亏损只是表象,未来还看长期主义。随着喜马拉雅创作者生态的发展,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用户粘性会越来越强。

相比于国外市场,国内的音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目前的商业模式看,喜马拉雅已经探索出订阅、广告、直播等多元商业模式,营收增长的潜力不错。招股书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喜马拉雅账面货币资金余额达13亿人民币。根据港股上市规则,企业现金余额需满足未来18个月流动性的要求。与所有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样,喜马拉雅符合这个规则。

今年的大环境有点特别,但是现在已经有慢慢好转的迹象。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昇最近在采访中表示,“我对下半年新股上市活动感到乐观”。他表示,港股与海外股市的关联性不算大,当外围市况欠佳时,港股也有机会造好,故认为海外企业可更多考虑来港作主要上市,既能吸引内地本土投资者,也吸引国际投资者,更因与海外市场关联性有时不高,可为股价带来一定的稳定性。欧冠昇认为,新股上市具有周期性,现在相对低迷的环境始终会过去,并迎来更多具吸引力的时刻,“我们仍然有新股上市,只是数量不是很大量……我们经常看到周期,市场上上落落,变得更差或更好,但我对将来情况相当乐观。”

小编作为忠实听友,在这个APP里刷了三遍《三体》广播剧,重温了年少时看过的一系列经典书籍,最近正在听《万有引力思想史》,也刚刚订阅了《哈利·波特》。在疫情中,更是靠着听于谦郭德纲缓解了情绪。

目前递表港交所的企业很多,中间的过程也相较于以往有所延长。小编相信,在联交所官网上那一长串正在“处理中”的企业,正在等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在目前这样普遍有点低落的公众情绪下,小编和自己的朋友们一样,真心期待,好事发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