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云智慧、万物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科技加快了语言与科技的融合进程,新兴技术加持下的语言服务不再受产能限制,“传神者”的身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翻译员。产品设计者、研发技术者、媒体从业者、文化策划者以及AI机器人等等皆为文化“传神者”,成为了全世界连通交互的重要纽带。
文化出海,语言壁垒是难题
游戏产业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镶嵌在游戏产品中,不仅能增强游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我国游戏产业出海规模、海外市场渗透范围和产品销售规模持续上升,用户下载量、使用时长和用户付费方面也都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出海步伐加快,‘走出去’的企业在数量与质量上不断提升,内容创作、发行渠道、推广模式等产业链条也逐渐成熟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中国数字文娱产业局面。”在去年第四届传神者大会上,中娱智库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高东旭表示,我国自研游戏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此前还有所落后的动画、电影等文化产品在近年来也不断追赶、超越。
但高东旭也坦言,文化产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语言壁垒就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的语言千差万别,这导致文化产品在出海的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去进行契合当地语言文化的改编。”高东旭指出,一方面很多中小型文化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建立自己的翻译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和翻译精准度的不足,也会导致产品在出海过程中容易遇到敏感题材冲突、搜索体验不佳、文化差异较大等问题。“语言壁垒对于产品的研发与运营都有很大影响,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出海的最大障碍之一。”
传神语联依托数字技术重构翻译模式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背后是近2800万网络文学作品存量带来的持久增长力,然而面对如此规模的作品存量,再加上网文作品动辄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篇幅,传统的翻译模式不管是在翻译速度、翻译质量还是翻译成本上都难以满足需求。报告也明确指出,在现阶段,语言隔阂和翻译能力是桎梏我国网络文学规模化输出的最大痛点。
翻译作为沟通世界的纽带,在全世界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早在东汉就有记载,如果以大雁塔佛经翻译作为规模化翻译的起点,截止到现在也已经1400年,但作业模式几乎没有改变,核心流程大体可概括为“专家看稿-拆稿-找译员-回稿-合稿-审校-质检”。
即便到今天,科技如此发达,人依然是调度和翻译等作业的核心,也是变量最大的因素。优秀的译者是很多翻译公司的核心资源,优秀的专家是调度和质控的核心,而以人为主要产能,必然导致规模不经济,自然也成为产能增长的瓶颈。
传神语联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译前处理、产能资源对接、翻译处理、译后处理全链条AI赋能,整个翻译流程从“人”为中心转变为以“AI”为中心,实现翻译模式重构。
传神语联依托AI赋能,助推网文出海
传神语联利用分布式在线翻译将待翻译文稿进行智能提取、拆分、聚类,经过机器自动评估特征后,分派给合适的译员、审校、质检,以并行作业的方式完成翻译工作,将整体交付速度提升30倍以上。
以网络文学为例,网文通常以日更为主,若按照传统的翻译方式,人工翻译速度大约仅为5000字一天,旧模式产能是远远跟不上的,而且网文动辄十几万字,翻译成本较高。但通过语联网的分布式在线翻译,可以同步日更,甚至可以小时更,翻译后的价格也实现了近50%的成本降低。
传神语联创始人兼董事长何恩培认为,新翻译时代即将来临,要通过语言去表达文化的内核和魅力。数字技术的助力让人机共译模式不断创新,提升了整体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新的翻译时代要更多的融入中国文化的积淀,让跨语言的文化交流不再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