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软亮相服贸会,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首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创新探索

   时间:2022-09-06 15:34:49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落户中国三十年,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招聘,加大在华投入

2022年9月3日,北京——微软亮相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宣布与首都医科大学共同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创新探索,双方将基于微软HoloLens及混合现实技术,开拓更加广阔的医疗健康创新前景。微软同时宣布,恰逢植根中国三十周年,微软除了持续深耕医疗行业,还将加大在华投入,为中国创新发展提供助力;微软将继续扩大在华招聘,员工总数预计将突破1万人。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服贸会期间2022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

联合首都医科大学,探索可视化医疗科研创新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也是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中国脑卒中患者已经超过1500万人,加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脑卒中的潜在人群有将近3.3亿人。加强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是根源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关键。

针对这一情况,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团队开发了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让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方便地进行双上肢的阻断与恢复血流训练,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在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的基础上,融合微软HoloLens头显设备增强现实技术、微软智能云服务及跨平台工具,双方将共同发掘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医疗行业需求及痛点的契合点,探索远程、协助、关怀的创新医疗体验,这将帮助脑卒中患者及潜在人群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和疾病预防意识、改善心脑血管患者健康和福祉。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表示:“随着科技创新和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患者、医生乃至整个医疗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这次很高兴与微软一同探索混合现实技术在脑卒中防治的场景应用,将帮助我们用更高效地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远程可视化的辅助治疗,极大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患沟通和治疗效率,有效解决脑卒中防治难点。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始终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使命,借助科技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中国,更是我们的愿景与期望。相信在未来,这类慢性疾病将能够在技术支持下得到有效的控制,老百姓的健康更有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需要更多包容和关爱的背景下,双方的联合研究,将有望打造未来沉浸式医疗体验,开启医患双方、数字世界与物理环境之间的3D交互,为可视化医疗带来变革。

• 物理现实融合,给予医务人员更多协助:微软HoloLens头显设备能够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3D图像,将数字内容叠加到真实世界视角,帮助减少病情诊断时间,也可以同步展现可视化的视觉效果,包括患者病历、医生当日的工作时间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 突破距离瓶颈,让医疗服务触手可及: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将有助于临界性高血压或药物不能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但在实际诊疗操作中,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意见和数据诊断。基于微软混合现实应用,医生可以与患者周围真实环境中的全息影像互动,指引患者在胳膊处标识仪器配戴的正确位置,显著提高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与治疗的效率。

• 以人为本,构建未来就诊体验:借助HoloLens全息影像,帮助患者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身体机能,更加真切地了解自己的病情的变化,清晰地理解医生的诊断描述,并且随时在需要的时候咨询医生,可获得更友好的、更具人文精神的医疗体验。

落户中国三十载,亮相服贸会,持续加大在华投入

此次参与服贸会,正值微软落户中国三十周年。从1992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办公室起,微软有幸见证和参与了中国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发展的过程,并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微软中国亚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是微软在美国以外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研发基地,培养了众多产学研各界的科研人才,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机器阅读等研究处于世界前列;2011年,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在北京成立,不但致力于微软全球产品的工程研发,而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注入活力。

未来,微软将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投入,并推进产学研在各个行业和产业上的合作与发展。很快,微软在华员工规模将扩大到一万人。同时,微软继续参与和支持北京区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建设,与各方伙伴携手共进,积极贡献北京地区乃至中国产业转型发展、信息技术创新以及面向未来的人才生态建设。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表示:“微软落户中国三十年,始终看好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这次很高兴能够借助服贸会的平台,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技术、生态、人才、社会等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