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胡家奇:沙漠里的湖泊 人类命运的脉搏

   时间:2022-10-25 14:26:56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环境问题既是现在的问题,更是未来的问题,它关系着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长期安全、幸福地生活于地球。

——胡家奇

2022年,塔里木河的水量创下近十年最高纪录,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形成众多湖泊。蔚蓝的湖水星罗棋布地错落在隆起的沙丘之间,仿佛给沙漠赋予了灵性。

新闻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为干旱的沙漠迎来甘霖而感到喜悦,殊不知这是一场巨大危机即将到来的前兆。

塔克拉玛干沙漠为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它的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它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贯穿沙漠的整个南端,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城遗址及文物无数,举世震惊的古楼兰遗址和小河墓地就在其中,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它是最神秘、最具诱惑力的一个。

是什么让曾经绿洲遍布湖泊纵横的塔克拉玛干,变成了如今这黄沙漫天人烟绝迹的样貌呢?现在干旱沙漠又迎来了丰沛的降水,是否预示着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生存的地球,气候的冷暖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根据研究,5000年来,中国的气候大致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在温暖期,气候趋于温热,水草增加;在寒冷期,气候趋于干凉。

汉唐时期属于第三个温暖期,古代丝绸之路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这里形成了一片富庶的商路,靠着四周山脉的冰雪融水,塔克拉玛干上存在着兴盛的文明。

到了明代中期到清代后期,第四个寒冷期到来,它的时间较前三个寒冷期较长,世界整体都进入小冰期。同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路上丝绸之路渐渐没落,再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塔克拉玛干的文明相继消失,曾经的繁华最终消逝在漫天的黄沙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北地区大致以黄河为界,以西区域降水开始逐渐波动增加。这一气候变化信号在2002年就被中国科学院关注到了,并提出了我国西北地区从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判断。

近年来因为连续拉尼娜的影响,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北,使得南方普遍出现干旱,雨带偏向北方,水汽更多输送到内陆。全球的水循环系统是均衡的,一个地方降水的增加,必然伴随另一个地方降水的减少。

于是,今年以来东南部的降水减少与西北部的降水增加同时出现了,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改变太突然了,不是渐近式的,慢慢的改变,对于当地的动植物繁衍生息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利的影响或将大于有利的影响。

一方面,生活沙漠地区的人们,房屋设计和建造标准是按照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来的,突然间暴增的雨水,有可能让当地的人们措手不及,甚至要面对洪水的威胁。而雨水突然增多,又会破坏食物链的正常节奏,使习惯了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的动植物也一时半会儿无法适应,从而打乱当地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原本降水丰沛的南方地区突然迎来长时间的干旱,原本修建的水力发电设施无法使用,缺水缺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茂密的丛林在高温干旱的影响下山火频发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塔克拉玛干的繁荣与衰落,不过是地球沧海桑田变迁的一角缩影,现在又一场巨变已经拉开帷幕。黄沙堆积,狂风呼啸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尚能抓住一丝降雨来得到自己的湖泊,而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否在天地巨变的洪流之中抓住未知命运的脉搏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