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吉利星越 L Hi・P 雷神增程电动 SUV 上市:售价 23.97 万-25.37 万元,WLTC 工况续航 1250km

   时间:2022-11-26 10:22:47 来源:IT之家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1 月 25 日消息,吉利旗下星越 L Hi・P 雷神增程电动 SUV 在今天上市。新车共推出 2 款车型,增程电动旗舰版综合补贴后售价 25.37 万元,权益后支付价 24.37 万元;增程电动至臻版综合补贴后售价 23.97 万元,权益后支付价 22.97 万元。

吉利星越 L 增程电动版采用“纯电、混电、增程电”三种电动模式,支持纯电续航 205km WLTC、纯电驱增程续航 1250km WLTC、极速超 220km / h。

另外,星越 L 增程电动版高端定制车漆 LOMOGrey 磨砂灰售价 8000 元;选装轮毂 20 英寸粒子低风阻轮毂售价 3000 元;选装内饰星空灰环保麂皮双拼内饰售价 3000 元。

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是首款基于“e-CMA”智能超电架构打造的“雷神增程电动车”,同时拥有“纯电、混电、增程电”三大电动技术,标配“城市纯电、长途增程、快速充电、露营外放电”四大电动属性。

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标配 41.2kWh CTP 平板电池、热效率 43.32% 的增程器与 3 挡变频电驱 DHT Pro“超级三电技术”。在最核心的“三电”技术上,吉利不仅具有智能电动汽车“新三大件”的全域自研自造能力,更能让三电系统和智能架构高度融合,在模组、PACK 技术、电驱系统以及在电池智能管理和安全方面保持领先。

星越 L Hi・P 增程电动 SUV 标配 41.2kWh CTP 平板电池,WLTC 纯电续航 205km,充一次电满足 7 天市内通勤。电池拥有 167Wh/kg高能量密度,高集成轻量化电池车身一体化,带来安全防护。

星越 L 增程电动版独有全里程“电驱动串联锁定”,WLTC 工况续航 1250km,是行业最长增程续航里程,满能续航 42 天。

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搭载的增程器热效率 43.32%,米勒循环 13:1 高压缩比,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增程器即可像“充电宝”一样为动力电池充电,也能像“发电机”一样直接为驱动电机供电。官方称,独有 3 挡变频电驱 DHT Pro,在行业唯一可实现全速域串并联,起步匹配 1 挡大速比,0-30km / h 加速时间 1.9s,极速超 220km / h。

同时,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标配至高 85kW 直流快充,电池电量由 30% 充电到 80% 仅需 27 分钟。还标配 6.6kW 家用慢充,可设置预约充电,充分利用波谷充电。同时还支持 3.3kW 外放电,轻松满足一次 12 小时以上的露营用电需求。

IT之家获悉,星越 L 增程电动版具有高、中、低 + 自动四档能量回收功能,在滑行或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提高续航能力。还拥有 P 挡开启驻车发电、综合里程保护、预测性能量管理等补能管理系统,用电更省心。还具备超高增程补电效率,1L 油最高可转化为 3.35kWh 的电量,60km / h 时速下电耗 15.4kWh / 100km,同级最低亏电油耗 5.3L / 100km(WLTC)。

此外,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整车 90% 以上声学材料覆盖、9 大关键增程器 NVH 优化、7 大关键电驱 NVH 优化,实现全电门加速至 100km / h,车内噪声最高仅 64 分贝。得益于“e-CMA”超电架构,GEEA2.0 智能电气架构,全栈软件自研能力,星越 L 增程电动版在主被动安全方面表现更好。

除了动力、续航、油耗、NVH 等多项特性,星越 L 增程电动版还拥有智享空间、极光肌理美学设计、焦糖棕 NAPPA 头层真皮座椅等配置。

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此次上市,发布了低调奢华且具科技感的 LOMOGrey 磨砂灰车身颜色,采用原厂高品质哑光车漆。低调磨砂,高调质感,在制造研发的过程中,捕捉区别其他色彩,工艺复杂,一次成品。

据了解,LOMOGrey 采用超豪车标准,历经 125 天 3000 + 小时,超豪车标准老化试验,保证颜色光泽度始终保持 90% 以上。采用三色镀层精细化工艺,200 + 轮次过车验证严筛成品品质。该车色采用超细二氧化硅消光涂层。即兴触感丝滑,在 25±5° 反光区间,实现最细腻的光泽一致性。

除了 LOMOGrey,星越 L 增程电动版此前还发布过定制幻彩望舒蓝车身颜色。作为首款异色变色车漆,望舒蓝车身颜色是吉利与日本关西联合设计开发,采用堪比豪车的精细化调色与涂色工艺,拥有 4 层幻彩涂装技术,光的折射纹理还会随着光线变化,反射出亮眼的蓝色光芒。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