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联想创新开放日:计算引领+AI赋能,联想超十项绿色技术重磅亮相

   时间:2023-06-15 08:25:56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6月14日,联想2023年创新开放日精彩继续,六大主题的展览、多场圆桌论坛等活动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聚焦ESG领域,本次联想创新开放日专门设立ESG零碳领航站和相关主题的圆桌论坛。期间,ESG展区还专门展示了联想温水水冷技术、智慧园区低碳管理平台、磁铁稀土回收技术、智能长效电池技术、趋海回收塑料、95%高比例回收塑料面板、16%再生SGCC机箱、亚麻纤维复合材料、80plus钛金牌电源、以及7系100%回收铝材料等超十项产品全生命周期减碳绿色技术及材料。

“作为国内最早践行ESG的企业,联想在不断通过科技创新,以ESG为引领,积极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联想集团质量标准与环境事务总监刘微表示,联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自身减排,并正在通过内生外化能力为其他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千行百业绿色化发展。并将技术创新和智能化转型成果不断赋能到ESG的方方面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实在在助力。

超十项全生命周期减碳技术亮相,点亮联想净零排放之旅

走近ESG零碳领航站展区,联想远在深圳的南方基地的厂房、楼宇、办公区正在高效、有序运转,大屏幕上一排排仪表盘背后代表的不同维度环境数据、能源消耗情况等被快速捕捉并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这背后是联想智慧园区3D可视化低碳园区管理平台的高效支持。数据显示,在这套智能化系统的支持下整个园区实现了绿色化有效管理,综合能耗预计下降10%-30%。

低碳园区管理平台只是联想众多净零实践的缩影。作为ESG探路者与引领者,联想自2006年起就开始关注自身碳排放,率先完成从净零排放顶层目标与战略制定,到全产品生命周期减碳的实践闭环。联想在《联想集团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显示,2021/22财年,联想集团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235.16万吨,较基准年减少23%。其中,范围1排放量占比0.05%,范围2排放量占比0.17%,范围3排放量占比高达99.78%。事实上,减排范围3,由于涉及公司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间接排放,如产品运输、废弃产品回收等环节,实际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联想自2018/2019财年就增加了价值链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范围3)的目标,向着更加绿色低碳水平迈进。联想今年2月正式发布净零排放目标路线图,承诺致力于在2049/50财年实现全价值链净碳排放,比国家层面双碳承诺提前10年,并成为中国首家通过了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验证的高科技制造企业。

“联想主要从客户使用过程、产品物流等方面实现范围3减排。”刘微进一步解释道,在客户使用过程方面,联想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能效来实现客户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在物流方面,联想重点聚焦产品包装,通过创新技术和材料减少产品使用过程的碳排放。

联想通过创新低碳生产工艺、应用数字技术、节能技改等方式实现低碳环保。在本次智能设备绿色设计展览上,多项首创性及行业领先性产品技术重磅亮相,集中展现了联想在绿色产品方面的深厚积淀。如联想Think Station P3台式机面板采用95%的回收塑料,回收比例行业领先;在包装中使用趋海塑料(OBP)、回收金属等绿色材料,在包装中使用竹纤维等可降解材料;推出长充放电循环电池,相比于业界普遍800次循环,可支持约1200次充放电循环等,最大限度降低自身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产品设计本身,联想不断通过创新技术来助力低碳发展。温水水冷技术作为联想集团的明星技术也在展区以独立区域展出,并吸引到会人员通过VR进行沉浸式体验。据介绍,联想自主研发的海神温水水冷技术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最可靠与可行的方案之一。秉承温水液冷之道, 联想凭借强大算力+高效散热+余热回收的“海神三叉戟”,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1-1.2之间,总体能耗降低40%以上。

据了解,联想已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超过6万套温液冷节点,打造了新一代绿色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目前,联想温水水冷技术已成为我国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的卓越实践与行业标杆,连续多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名录》。

作为“链主”企业,联想集团承担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减排的职责,通过共识达成、严控管理、培训赋能等形式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刘微介绍说,联想通过构建供应商管理的机制协同供应商共同减碳,比如联想在供应商绿色能源使用、运输环节温室气体排放、产品报废管理等多维度每年制定了供应商环境管理目标,并推出了“绿色发展计分卡”,从行为准则、CDP绩效评估、水资源减用目标、冲突矿产管理、温室气体减排、可持续发展报告等30个以上的指标进行管理。

此外,联想自主研发的名为“全生命周期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通过绿色低碳建设和ICT技术的结合,达到绿色技术和绿色设计的一体化,为后续低碳转型进行数字积累和平台服务。目前,这套方案不仅在联想供应商中广泛应用,还赋能汽车制造、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电子制造等多个行业300多家领军企业。

社会责任议题可圈可点 算力+AI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

联想不单单在环境议题上表现优异,社会责任议题也可圈可点。在促进高质量就业方面,不断加大招聘硬核研发人才力度,并增加校园招聘人数。联想启动的 “紫领工程”更是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可,在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IT高技能人才和促进高质量就业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托“新IT”技术,联想正在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在北京市妙峰山镇、山西阳曲等地,联想运用5G、物联网、数据融合等技术,开展了包括智慧乡村治理、智慧便民服务、智慧文旅服务等在内的乡村数字治理服务。

与此同时,联想在欠发达地区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分别在西藏、云南、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捐赠了近百间智慧教室。通过联想智学堂、联想梦想中心、联想科学课等形式实实在在助力乡村教育信息化。联想也一直用科技创新推动残障融合,不断在打造多元包容的研发和产品设计。并郑重承诺:到2025/26财年,75%的联想产品将通过包容性设计专家审查。

此外,联想还聚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算力引领和AI加持下贡献自身力量,创造更大社会价值。联想携手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打造了高性能计算平台,以高性能存储、温水水冷技术和LiCO资源调度模块“三板斧”,正在为高校科研、制造、气象海洋、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提供领先成熟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助力行业变革。

以南京大学为例,在联想的帮助下,自2017年以来,南京大学高性能中心整个集群系统一直保持稳定运行,故障率小于1%。近3年来,CPU利用率稳定大于93%。目前,超过1000多名校内外用户都在使用该高性能计算中心算力进行科研计算,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仅在2019-2021年间,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就支持了超百篇卓越学科论文发表,并支撑学校教师承担了3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公司治理成果颇丰 智能技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在公司治理维度,联想一直秉持严格标准,多年来开展合规管理,并保持最高标准的商业道德,在产品质量、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积极实践且成果丰硕。其中质量管理方面,一直以来,联想将质量视为自身的“生命线”,持续优化研发制造流程和质量管理流程。

创新开放日展台上展示的一款款产品,从立项到设计、开发、测试,最后到生产、交付,整个过程中要经过上千种严苛测试。以昭阳笔记本为例,现场联想工作人员介绍说,联想昭阳每一台商用笔记本都以航天级标准打造,经历了抗冲击、粉尘环境、极寒试验、高温试验、震动试验以及每一处细节如笔记本开合、键盘敲击、触控板点击等1100多项严苛测试。

刘微介绍说,随着以客户为中心与智能化双重转型的推动,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联想建立了以“聚焦客户、标准引领、源头预防、智能驱动、生态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智联质量生态管理模式,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质量管理,依托产业高质量与绿色发展平台和端边云网智技术协同平台,打造智能质量创新、智能质量管理、智能质量服务三大基础管理体系,推动“透明化、可感知”“全连接、全联动”“智能优化决策”“敏捷业务支持”四个能力的延展升级,赋能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价值链和全场景,协同构筑智联质量生态圈。

在这套质量管理系统运转下,联想实现高效把关产品硬件质量,其个人电脑的短期故障率 (IFIR) 和在保故障率 (RA) 持续低于行业平均值,保障了一系列创新产品的高质量上市。

除了质量管理方面,在现场的展示中,记者还了解到联想依托多年的公司治理经验,为行业发展赋能,积极参与行业相关标准制定。如先后参与ICT行业绿色供应链标准与ICT行业首个零碳工厂标准的制定等等。总的来看,联想依靠先进的理念和强大的技术支撑,正通过创新努力成为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的引领者,推动产业新兴技术和先进制造深度融合,以高品质、高标准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有耕耘,就有收获。去年年底,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 给予联想AAA的全球最高等级评级。这也是对联想集团ESG实践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长期投资价值的肯定。背后是联想集团超过17年的坚持实践。作为ESG探路者与引领者,联想集团始终坚持透明高效治理、科学减碳、多元包容、践行商业向善。联想集团以ESG战略支撑核心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积极带动供应链ESG发展,输出智能解决方案推动各行各业绿色转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联想将坚持以创新技术引领ESG发展,不断创造和贡献联想的社会价值,在AI、算力等技术驱动下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共筑低碳绿色未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