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建)的前身为西南金属机构厂、四川建筑机械厂,1952年始建于东北,1958年迁至四川并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和军品的研发;2001年8月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营建设机械、军工特种车辆、大型金属结构加工,兼营设备租赁和仓储物流。
川建在1952年成立工程团之后便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1959年承建了人民大会堂部分钢结构施工任务;为长春一汽、东方锅炉厂、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工程、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大型项目提供吊装设备。1984年,由川建制造的20辆“523”装甲车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1984年,川建在建设部的主持下引进法国波坦技术。公司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潜心于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利用公司雄厚的科研开发和生产能力,先后研制出了几十种新产品,形成了水平臂、平头式、动臂式三大系列。整个工程的覆盖面从原来的居民建筑拓展到核电、火电、高大的建筑桥梁和一些重点的基建项目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公司就形成了自经营出口权,产品出口到东南亚、中东、东欧、非洲、美洲以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川建以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用户的一致认可,成为中国塔机行业的著名品牌。
川建的产品技术水平、企业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其中F0/23B、H3/36B塔机荣获了国内塔机行业最高质量奖—国家质量银质奖,C7050塔机在2000年被法国科学技术评价委员会推荐为高质量产品。同年,该塔机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列为中国进入WTO推荐产品。
(四川建设机械吊装设备图示)
数字化浪潮下探索发展新思路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与发展,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是川建管理层一直探索的问题。川建集团公司董事长在一次公司内部的会议中说道:“生存和淘汰的天平不会因为你的历史、你的体量而发生偏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即便是川建这样70岁高龄的老牌企业,依然是危机四伏。一味谈历史,那最好的归属就是博物馆了。所以,要生存,创新驱动是关键,一方面要持续研发更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快内部结构调整、产业调整,不断推进生产经营管理的数字化改革进程。”
那么何为数字化转型?提到数字化转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企业觉得买了一个ERP系统,是不是就是搞数字化转型?上了一个MES系统是不是就是数字化转型?川建并不这么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企业自身的需求出发,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成长,提升综合竞争力。
与很多企业一样,川建也有属于自己的烦恼。作为一家老牌制造企业,川建的人员构成比较特殊,50+岁以上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2.84%,而这些老员工正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对岗位的理解、专业的理解、对产品的认知、对企业的认知及所积累的经验是新一代年轻人望尘莫及的。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在川建内部进行有效地传承,是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话题。除此之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改善企业现有的团队协同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也是数字化转型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能够让数字化转型在企业中平稳落地,川建将关键问题分为三类,希望在明确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人员以及信息化建设工具,采用分步骤构建信息化系统的方式来达成转型目标,实现业务节点全覆盖的目的。
节点难控制:采用传统的『口头+纸质』的信息传递方式效率低、过程无法有效监督;任务的发布执行、监督等流程的节点较多,进度及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当企业发生人员调整或岗位变动,工作交接不完整;
数据难融合:通过传统纸质管理的方式,天生就会造成数据孤岛的问题。每个部门的数据都是独立的,其他部门想要进行获取及分析需要对数据重新进行线下加工、效率低,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更不要说对数据价值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探索。
人力成本高:信息关联与加工深度,与个人的经验成绝对正比,而培养一个经验丰富的员工,周期长、成本高。
盘点了问题之后,川建认为:企业需要一个助手,能够辅助随时掌握想要知道的信息;企业需要一个参谋,能够根据需要给出准确、实时、宏观的参考与决策。因此,如果有一套系统能够把相关业务关联在一起,把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就是企业数字化改革最基础、最原始的需求。那么,这样的系统在哪里呢?
老牌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
明确了转型需求之后,如何进行高效的落地也是当下面临的难点之一。“传统制造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安全、有效、快捷地进行数字化改革?”、“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这样疑惑或担忧同样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
为了能够找到最优解,川建做了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如果购买一个现成的系统,则面临的问题往往是为了适应系统的使用,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发生调整,业务流程也需要进行调整、甚至于岗位都要发生变化,而这些调整的风险非常高,实施的难度也非常大。如果是采用定制化开发的方式,接近于上千万的定制费用也是企业难以承担的,且后期实施的效果及价值也无法得到保证。
面对这样的困境,川建陷入了两难。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作为川建业务口的负责人,包胜方包总开始尝试探索新的解题思路。经过反复的测试和实验,包总选择通过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来自行开发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综合管理系统。截止2017年下半年,这套综合管理系统已经在集团内4个分公司的12个部门中高效运转,其内部反响也非常不错。
(通过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的综合管理系统雏形)
包总构建的这套“综合管理系统”紧扣川建组织管理需求,涵盖销售系统与物流系统两大模块。其中,销售系统包含项目的信息跟踪、评估、招投标、合同、备/发货、售后、款项等全部业务流程;而物流系统则涵盖了车皮的进库、出库、结算等全部环节。除此之外,系统还搭建了客户资信等级评估、融资方案快速生成、不同重点的多个“报表统计”、工程案例、同行产品性能比较、销售费用的多个日常功能模块,并且实现了通过微信对特定信息进行实时、定时推送以及手机APP登录等功能。
包总在一次会议中说到:采用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方式,不仅能够迅速地帮助集团实现工作流程的统一化、日常办公的网络化、经营数据的信息化、统计分析自动化等基础目标需求;同时,通过自动周报、客户资信自动评估、一键结算、智能推送等实用性功能,能够显著提升集团办公的质量与效率。
(包总介绍通过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的内部应用系统)
毋容置疑,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解决的是经营管理的问题,包括降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加速产品迭代,提升制造的自动化程度等等;从广义来角度讲,数字化转型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是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而这一切,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低代码搭载物联网+,实现塔吊智能化服务
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万里长征,虽然无法做到一蹴而就,但其最终的成果确是令人充满期待的。2021年年初,川建集团提出“圆顶规划”的建设思路,希望借助低代码、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全系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包含材料入厂、检验、加工、出厂等基本信息之外,还希望包含用户使用端的数据管理、故障监测、问题追溯等多个关键维度,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
众所周知,设备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建筑机械属于特种设备的类别,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难度会更大。特种设备指的是在生产、建设、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设备,除了需要对设备本身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之外,对于设备所处的环境、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等也需要进行监管。作为川建的明星产品,塔吊设备在建筑、工程等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到一个居民建筑,大到公路桥梁、隧道厂房、以及水电站、核电站等等,都有它的身影。塔机作为特种设备,主要的三大危险源分别是“设备”、“人员”和“行为”。其中,“行为”是最难啃的骨头。通过持续地对设备的运行以及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控,才能更加深化对塔机运行的理解。这种洞察能力,将会为未来设备的改良和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确定了核心需求之后,川建协同葡萄城合作伙伴四川驭梦前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物联网技术获取塔机的实时运行情况,例如吊钩、吊重、起升次数、回转次数、变幅次数等上百个监控数据。依据塔吊的运行数据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分析设备的保养临界点、故障易发点、性能缺陷点等。这些数据不仅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提醒和建议,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和缺陷补偿提供有效地数据支撑。除此之外,系统还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监控,并通过黑匣子将这些行为数据记录下来,在足够数据量支撑的情况下进行司机的行为画像,从而评估司机的操作习惯和风险倾向。
(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简易架构图)
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主要分为:设备运行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数据接入、第三方安险平台数据集成、现有销售系统数据联动、可视化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移动端应用服务等几大模块:
设备运行数据采集:塔吊设备的运行数据采集是系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实现对PLC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获取塔吊的吊重、起升次数、回转次数、变幅次数等相关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好准备。系统能够兼容西门子、汇川等大多数PLC设备,其具备与其他PCL系统整合的能力。
(通过网关接入设备PCL数据)
视频监控数据接入:塔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可视化盲区,为了能够确保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川建依托海康威视搭建了专属的私有化远程视频监控中心。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也通过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实现了与该监控中心的数据对接。如此一来,管理者可以通过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平台实时查看特定塔机的关键点位视频画面。
(通过活字格接入视频监控数据)
第三方安保平台数据接入及企业销售系统联动:为了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范,系统需要将塔机按照要求接入指定的安险平台,例如成都新泰、西安丰树等。同时,系统还为该类需求预留接口,方便后续与其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除此之外,为了减少使用人员的重复操作,系统还实现了与公司现有销售和售后系统的数据联动,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塔机的物联网信息即可完成接入,高效便捷。
(可接入第三方系统并实现数据联动)
可视化实时监控与智能数据分析: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基于足量的运行数据,结合设备故障易发点信息,设计出一套算法雏形,为实时故障预判、维护保养提醒等功能提供大数据支撑。除此之外,该运行数据及经过验证的预测结果也可以作为后续塔机技术改进的参考资料,为后续的产品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通过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设备可视化实时监控中心)
(数据统计及分析中心)
移动端交互服务:为了能够提升协同效率,增强客户服务满意度,售后人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售后信息的记录和任务的操作执行。操作人员可在现场进行维修、维护等作业时,及时上传相关视频、音频及图像资料,包含故障现象描述、原因分析、修复过程及结果等关键信息。同时,客户也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上进行故障上报,并将该信息同步到销售系统的售后服务模块,通过弹窗、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醒,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通过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增强系统交互能力)
(现场安装了使用活字格开发的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塔吊)
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落地应用仅仅是“圆顶规划”的第一步。四川驭梦前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说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趋势,但数字化的道路是艰难的。数字化改革依然是传统制造业的必经之路。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在专业厂家的深度介入下通过活字格代码开发平台快速构建、快速迭代而形成的,实现了完全的定制化设计。这种双向合作的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是超出预期的。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葡萄城也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帮助。未来,相信活字格低代码开发平台一定会为产品的实施提供更为便捷、更为有力、更为全面的支持,让系统的应用更加智能、更加便捷。”
川建的数字化转型规划
提到数字化转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川建而言,目前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是『圆顶规划』的第一步,上线之后也受到了内外部的一致好评。系统的应用能够让管理者更加清楚的了解设备所处的位置以及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而判断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于维保人员来说,他们通过对系统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维保提供建议及数据支撑,此外,系统还具备自动化提醒功能,有效避免疏忽或遗漏。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每一次的违章或超范围的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对未来操作员的教育和警示提供了针对性的依据。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川建计划采用3步走的战略来实现转型目标。未来,川建还会将数字化建设贯穿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将设备运行、生产、销售等多维数据进行融合,深度挖掘数据的业务价值,帮助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数字化的应用实践,川建深刻意识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依赖于引入数字化技术,而是要深入理解实际需求,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数字化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只有在真正希望进行管理升级和模式变革时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我们不能将数字化视为救命稻草,而是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它。
只有正确、理智地对待数字化工具,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并使企业从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数字化的成果将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这种正确的态度贯穿整个数字化建设的过程,才能确保数字化转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