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国产芯片崛起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市场热潮

   时间:2023-10-13 10:29:32 来源:ITBEAR编辑:星辉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科技资讯】10月13日消息,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国内芯片公司正迎来全新的机遇。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芯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例如地平线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理想汽车的多款车型,而黑芝麻智能今年也赢得了一汽红旗的定点项目,上汽、奇瑞、长安等汽车制造商的一些车型也采用了芯驰科技的芯片。

同时,国产芯片与国外芯片之间也展开了积极的竞争。

根据ITBEAR科技资讯了解,2022年,中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到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0个百分点。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和其显著增值,对芯片等硬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不断演进和多样化的算法和模型,从最初的CNN模型到Transformer、BEV等大模型,从分模块处理逐渐演变为端到端处理,对芯片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强大的芯片来应对这些需求。

另一方面,智能驾驶的体验将在未来几年迎来质的飞跃,例如高速自动驾驶和城市区域自动驾驶的逐步实现将使处理场景变得更加复杂,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将增多,从而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催生了对芯片的不断需求释放。从全球汽车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不仅是汽车制造的重要地区,也是汽车芯片竞技场。

在第六届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演讲中表示:“从战略意义来看,发展智能汽车是带动多个产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需要,也就是说,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汽车本身。一旦全面智能化,实际带动车端新增的产值,到2030年会达到2.8万亿。”

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工作组的数据,以每年新增车辆1800万辆计算,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将增加约3600万片。

然而,国内厂商面临机遇和挑战,庞大的芯片需求潜藏着潜在风险。张永伟指出:“现在汽车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或者跨国公司在本土生产,国产化的汽车芯片占比不到10%。随着汽车智能化目标的逐步实现,汽车芯片必须根据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制定自身领域的发展战略。”

尽管英伟达、英特尔等国外芯片公司仍主导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但由于中国的汽车生态链主导地位,国内汽车芯片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爱芯元智的CEO仇肖莘表示,根据国内政策,半导体产业实现自主可控,中国车企也愿意使用国产芯片。此外,中国公司能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贴身服务,这是国外公司难以企及的。

可以预见,国产芯片不再仅仅是备用选择,而是在国际市场上与国外公司竞争。然而,尽管市场机会已经敞开,中国芯片制造商能否抓住这一发展机会仍是未知数。

当前,中国市场对价格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制造商不仅追求性能,还努力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外芯片巨头环绕的竞争中,国内制造商如何在正面竞争中获得优势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新的参与者也在逐渐增多。

国内制造商加速进入市场

其中,原本专注于智慧城市领域的爱芯元智于2021年开始涉足车载领域,选择基于芯片和软件的边缘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仇肖莘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数据问题变得至关重要。如何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同时确保数据的保护和隐私,对芯片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将焦点放在了智能驾驶的边缘侧人工智能应用上。

此外,仇肖莘指出,边缘侧和车载侧不同于云端和服务器端,在云端,国际公司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生态系统,而边缘侧和车载侧市场多样化,国内公司在这些领域并不处于劣势。

后摩智能是另一家芯片制造商,选择了存算一体芯片作为切入点。

吴强,后摩智能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认为,存算一体是一种平台型技术,适用于对算力需求较大、效率要求高、成本和功耗要求敏感的场景,包括云端计算和大型模型计算等,这也是后摩智能选择智能驾驶作为切入点的重要因素。

对于智能驾驶来说,存算一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其计算效率更高,与传统架构相比,存算一体能够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的计算效率。此外,存算一体还具备较高的底限,即使采用成熟工艺,也能够实现与国外巨头相匹配的性能。吴强表示,存算一体能够在国际芯片巨头中实现错位竞争,因为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难以改变他们在软件生态系统方面的优势,也是他们的劣势,这是历史的包袱。

鉴于当前的行业发展情况,只有特斯拉等公司在存算一体领域发展较早,其余多数公司都是初创企业,后摩智能也是其中之一。吴强坦言:“采用传统方式挑战英伟达几乎没有机会,但采用新方式挑战则可能会成功,至少有机会。”对于国产芯片制造商来说,国内替代的优势将为众多初创公司提供生存机会,但最终的关键在于产品实力。

市场数据显示,每辆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甚至超过1000颗。中国已经有超过100家企业参与汽车芯片的开发和生产,其中有50多家公司声称已拥有车规级产品或者批量应用。

然而,当前市场上的参与者并非所有都能留存。吴强表示:“芯片是一个平衡性的产品,它不会活下来很多家,一般一个细分领域上的芯片制造商最多活下来2到3家。这是芯片制造商的劣势,也是优势。”

仇肖莘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国内芯片制造商在车载芯片市场可能在3年内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

不管怎么看,国内芯片制造商都在努力抓住市场机遇和主场优势带来的时间窗口,最终胜出的将是在产品实力上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司。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