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科学家揭秘!“恐龙杀手行星”竟来自这里?!

   时间:2024-08-19 09:01:23 来源:ITBEAR作者:郑佳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的来源。最近,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揭开了这个谜团,为我们揭示了“恐龙杀手行星”的起源。

据ITBEAR了解,在1970年代末,地质学家华特·阿瓦雷斯和他的父亲、诺贝尔奖得主路易斯·W·阿瓦雷斯提出了“天体撞击假说”,但这一理论最初并未被广泛接受。然而,随着海洋地质学家在墨西哥外海海底发现了“希克苏鲁伯撞击坑”,这一假说逐渐获得了认可。地质调查证实,该撞击坑的形成时间与恐龙灭绝的时间相吻合,从而确立了这一学说的地位。

地球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多次遭受大型太空岩石的撞击。这些撞击不仅为地球带来了水分,还在地表留下了许多巨大的陨石坑。然而,在地球经历的几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唯一一次明确与撞击相关的是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当时,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现在的犹加敦半岛外海,引发了一场改变世界的灭绝海啸和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约76%的动物物种在随后的一百万年间灭绝,其中包括恐龙。

希克苏鲁伯撞击地点位于墨西哥犹加敦半岛近海。

阿瓦雷斯父子的这一洞见并非凭空猜测,而是有地质学的证据支持。在白垩纪-古近纪地层中,可以发现较大比例的铱、钌、锇、铑、铂和钯等矿物。这些铂族元素在地球上非常罕见,但在陨石中却很常见。然而,这些元素也可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火山活动。为了确定这些矿物的来源,德国科隆大学地球化学家高迪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深入的研究。

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钌(化学符号Ru)的同位素。他们发现,在白垩纪-古近纪边界层中的钌同位素比例与陨石中的比例相匹配,而与地球内部形成的钌同位素比例不同。这一发现表明,这些矿物确实起源于外星。此外,研究还发现这些钌与一种名为碳质球粒陨石的稀有小行星最为一致。这种小行星富含碳,来自太阳系外层,在地球发现的陨石中相当稀少。

研究团队认为,他们找到了答案。很久以前,一个巨大的太阳系外围的碳质球粒小行星在途经木星轨道时,意外地没有被木星的引力场捕获,而是冲向了地球,最终撞击了犹加敦半岛外海,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这一事件发生的机率极低,因为通常大一点的小行星会被木星所拦截,只有很小的碎片才会接近地球。至于为什么这块古老的小行星会如此“专注”地对抗恐龙,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