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超七成家长知晓孩子“偷玩”手游?防沉迷难题何解?

   时间:2024-08-29 15:01:53 来源:观察者网作者:冯璃月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8月29日,正值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三周年之际,《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830新规”发布3年来, 多家头部游戏公司主动加码防沉迷措施,国内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尽管大部分家长知晓国家“未保”政策,但许多家长仍然未能利用好游戏平台提供的防沉迷管理工具,甚至主动帮助孩子绕开平台防沉迷监管,这成为当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面临的最大问题。

《报告》显示,79.8%家长知晓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政策,63%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但仍有超6成家长为孩子输入支付密码完成充值,有73.8%的家长知晓孩子存在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的情况,他们中的81.6%对该情况保持默许甚至是放任态度。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表示,父母或者监护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此现象表明,家长的监管责任存在一定缺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游戏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或者对孩子的支付行为不够关注。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部分未成年人能够轻易绕过这些防护措施,说明平台仍需持续聚焦对逃脱防沉迷机制的漠视以及相关“黑灰产”的治理力度,防堵防沉迷机制漏洞。此外,未成年人游戏沉迷和过度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报告》显示,仅5成左右的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各项防沉迷具体措施,例如对游戏时长的限制等。其中,许多低线城市的家长希望了解游戏厂商们提供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工具,却因为比较高的学习成本等综合因素望而退却。

这也从侧面说明,游戏厂商或平台对于游戏防沉迷工具的科普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如何提高易用性和普及率,成为摆在各大游戏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更好的帮助家长用好相关工具,才能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王磊认为,从部分家长的教育现状和教育理念来看,存在教育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监管、教育方式不当的三类问题。部分家长在实际行动中,对孩子沉迷游戏及过度消费的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缺乏对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和进行消费的教育引导;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游戏行为监管方面存在缺失,没有切实履行好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未能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些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情况,导致孩子通过游戏来寻求满足感和逃避现实问题。

王磊呼吁,对待未成年人玩游戏,社会也应理性认识。一些极端案例的广泛传播和对游戏的深恶痛绝,容易使公众形成片面的认知,认为游戏对未成年人只有负面影响,而忽视了游戏的积极方面以及未成年人适度玩游戏的可能性。

《报告》显示,68.4%的家长认为未成年人适度玩手游能够放松身心。同时还可能引发一些家长对孩子玩游戏过度恐慌,给游戏产业带来较大压力,游戏厂商可能会过度关注防沉迷措施的形式化满足,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游戏内容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不利于游戏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对国家、平台、家长三方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方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都持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直以来,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如《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830新规”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这体现了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力度。未来,有关部门仍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游戏等互联网领域的监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以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挑战,持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发展。

平台监管机制层面,游戏平台等相关企业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关键环节。此前,各大游戏平台已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防沉迷系统,如接入国家统一的网游电子身份认证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额度等,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登录注册环节,腾讯游戏把游戏充值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升到12岁,网易游戏则对70岁以上注册时强制人脸识别。同时,从多账号监控到一键禁玩,头部厂商均向家长提供了监督管理工具。为避免未成年人绕开家长监管、进行非理性消费,网络游戏平台除了实名认证、时间限制、消费限制、风险提示等未成年人保护工具之外,也采取了各种创新措施,诸如提供未成年人守护平台,协助家长更好地监护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

家长始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列举了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的过错情形,包括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未妥善管理个人信息等,强调了家长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中的重要责任,有助于引导家长增强责任意识,更加重视对孩子游戏行为的监管。

在王磊看来,家长责任的明确并不意味着家长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在实际生活中,家长需要与学校、平台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例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消费观念;同时,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平台保持联系,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等。总之,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平台、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