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月球探秘新突破!中国科学家竟让AI大模型“上天”了?

   时间:2024-08-30 08:57:25 来源:互联网作者:朱天宇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正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近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携手阿里云,于8月29日共同推出了全球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这一创新之举标志着生成式AI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开启了新篇章。

据ITBEAR了解,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月球探测数据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研究员刘建忠指出,目前全球关于月球和行星的探测数据量已超过2PB。月球表面密布的撞击坑对其自身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撞击坑数量庞大且形态多变,传统的研究方法显得力不从心。

刘建忠进一步解释说,目前统计的直径大于一公里的撞击坑数量已超过100万个,而随着撞击坑直径的减小,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要想全面识别和统计各类撞击坑,单纯依靠人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幸运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解决方案研发部总经理曾震宇透露,经过近一年的紧密合作与深入研发,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功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月球研究领域。以陨石撞击坑为首个试点项目,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在撞击坑的年代和形态判别上的准确率高达80%以上,这一成果超出了双方的预期。

曾震宇还表示,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多模态大模型有望在月球更多地质地貌的分析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刘建忠也强调,利用大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撞击坑的识别效率,降低研究成本。在这个项目中,地化所提供了近2万个关于月球和行星的教材和文献,总计约50TB的数据。阿里云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后,构建成了训练“大模型”的知识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对此高度评价:“月球专业大模型将极大地加速海量数据的处理,助力科研工作者挖掘新的科学发现。”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月球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也为人类深入探索月球奥秘提供了新的强大工具。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