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1日消息,近期市场上涌现出一种“类定融”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类产品在金交所陆续关停、三方代销信托被叫停的背景下出现,成为地方城投非标融资渠道的一种新选择。与传统的定融产品不同,这些“类定融”产品并未在金交所登记,而是以信托受益权转让产品、债权转让产品等形式存在。
据ITBEAR了解,这类产品通常具有较低的起购门槛,如10万元人民币,同时承诺较高的年化收益率,如8%~10%。然而,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需要注意,资金并未经过金融机构,而是直接划向发行人设立的专用账户,这增加了投资风险。此外,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类定融”产品的融资成本通常较高,因为发行方需要向服务商支付募资费用和服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信托公司和管理层对这类产品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表示,财产权信托受益权的拆分转让是三方代销的“包装”手法,并未经过他们允许。同时,这种拆分转让行为在监管上也是违规的。因此,投资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地方城投的非标融资渠道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类定融”产品的出现或许能为城投公司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方式。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业内人士建议,城投公司应积极推动产业化转型,形成市场化收入,以逐步化解债务风险。
此外,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投资产品。在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时,务必关注产品背后的风险因素。同时,监管部门也应继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类定融”产品的出现是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在应对城投非标融资挑战的过程中,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寻求更加合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面对新的融资环境时,城投公司和投资者都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透明度等方式,可以共同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地方城投# #非标融资# #类定融产品# #信托受益权转让# #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