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航空航天公司在经历了首次气动塞式喷管火箭发动机飞行试验的挫败后,已迅速重整旗鼓,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为其革新的MIRA超音速/高超音速气动塞式航天飞机平台放飞两个新型原型机。
在原先的MIRA I型号不幸坠毁之后,公司迅速表明将继续推进MIRA II与MIRA III的研发进程。北极星最近在领英平台上揭露了这两款新机身的雏形,虽然尚未最终完工。
据ITBEAR了解,MIRA II和MIRA III共享相同的16.4英尺(5米)机身设计,并相较于其前身MIRA I,增加了30%的机翼面积。为了加速飞行测试的进程,并提供额外的备份选项,北极星决定制造两架相同的机身。团队宣称:“新设计融汇了至此所学的所有经验与教训,实现了显著的改进。”
这两款原型机均采用了玻璃纤维构造,主要用于演示目的。未来,公司计划在其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机中应用更为先进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MIRA I在最终坠毁前成功完成了数次试飞,但当时它配备的是四个传统的煤油涡轮发动机。而AS-1 LOX/煤油线性气动塞式火箭发动机,在唯一一次的安装尝试中,于起飞阶段以超过100英里/小时(160公里/小时)的速度损毁,从而未能创造气动塞式动力飞行的历史。
气动塞式喷管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在于其高度的适应性。传统的火箭喷嘴因其固定的形状和尺寸,往往只能在特定的高度和速度范围内发挥最佳效能。这也是为何多数太空运载火箭需采用多级设计的原因。然而,气动塞式发动机通过利用周围的气流作为喷嘴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讲,能够在从海平面到太空的任何环境中保持高效运作。
MIRA项目的宏伟目标是开发出一种能够单级进入轨道(SSTO)、在跑道上起降,并且可完全快速重复使用的货物和/或乘客运载太空飞机。
北极星航空航天公司表达了对新原型机的厚望,并透露了即将在德国北部的佩内明德机场及其邻近的波罗的海水域上空重启测试的可能。同时,公司还宣布了从2025年开始测试更大的超音速原型机NOVA的计划,意图将其培育成未来的商业产品。
业界对北极星公司的这一连串进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期待其能够为航空航天领域带来新的突破。
#北极星航空航天公司# #MIRA超音速飞机# #气动塞式喷管火箭发动机# #单级轨道太空飞机# #超音速原型机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