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6日消息,当前,我国正悄然出现一种消费现象——"非必要,不消费",这一趋势逐渐在多个领域显现其影响力。
大街小巷的餐饮店铺日渐冷清,商场内人流稀疏,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百业萧条的现象愈发明显,映射出消费降级的普遍态势。全球广告巨擘WPP最新数据揭示,其在华销售额大幅下滑近25%,而欧莱雅也预测今年上半年在华增长将减缓2至3个百分点。更为显著的是,保时捷坦言上半年在华销量锐减三分之一。
据ITBEAR了解,不仅国际企业感受到消费市场的寒意,国内企业同样受到冲击。例如,上汽通用上半年亏损高达22.7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超过80%。东风、广汽等主流合资车企亦处境艰难,上半年市占率创新低,跌至29.9%。这一消费降级的趋势也波及到文娱产业,今年暑期档票房仅为116.43亿元,同比大跌43.5%,与十年前水平持平,为近年来新低,剔除疫情因素后尤为显著。
令人瞩目的是,票房惨淡背后,平均票价并未上涨,但观影人次却创下近年新低,凸显出消费者对于非必需消费的谨慎态度。40元一张的电影票对许多人而言已成为奢侈。数据显示,餐饮业增速已跌破8%,为2010年以来最低;奢侈品如化妆品、珠宝的销售也直线下滑。与此同时,低价产品市场异军突起,以"4元柠檬水"闻名的蜜雪冰城快速崛起,成为新消费时代的宠儿,而昔日风光无限的高端品牌则逐渐失去市场。
探究消费降级的原因,一方面,疫情余波仍未平息,经济复苏面临重重困难;另一方面,房价下跌、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居民财富缩水,信心不足。过去四年,新增存款高达58.24万亿,相当于前十年总和,其中82%为定期存款,显示出人们对未来持悲观预期,更愿意将资金"锁定"在银行。
面对消费意愿低迷的现状,政府的刺激措施效果有限。上海推出的消费券主要集中在家电家具等有限品类;而从全国范围看,尽管口号响亮,实际扶持政策却寥寥无几。央行多次降息未能有效提振消费,存款利率屡创新低反而激发居民存款热情。今年前七个月新增存款中,居民存款占比高达8.94万亿。
消费低迷与市场萧条相互作用,形成负面循环。需求不足导致供给过剩,加剧市场失衡;消费不振影响企业利润与再投资,进而波及就业与中低收入群体生计。消费降级既是当前困境的无奈选择,也是悲观预期的现实反映,短期内难以扭转。
这一现象背后暴露出我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内需不足成为顽疾;房地产市场独大挤压实体经济空间;金融风险频发加剧社会财富分配失衡。为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收入分配、产业升级、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入手,重塑经济发展动能并提振消费信心。
当前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企业应顺应新消费趋势加速转型;政府需优化经济结构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则应合理调整预期并提高消费意愿。"非必要不消费"的心态不仅反映了民众心声,也为新时期消费观念变革敲响了警钟。
#消费降级# #经济结构# #内需不足# #企业转型# #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