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媒急呼:美国车企太弱了,何不请中企来“反向合资”拯救?

   时间:2024-09-17 22:35:2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9月17日消息,美国汽车业曾独领风骚近一世纪,然而现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还摘得了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以及电动汽车中心的桂冠。相比之下,美国车企似乎在燃油车市场里越陷越深。

面对这一形势,美国彭博社能源专栏作家利亚姆·丹宁近日撰文指出,美国汽车业若想在电动汽车领域迎头赶上,就必须摒弃现有的围攻心态,虚心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借鉴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邀请中国车企赴美建立合资企业。

丹宁在文章中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他指出,今年夏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燃油车,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的电气化进程正在加速。然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却仍然徘徊在10%左右,即使在电动汽车普及程度较高的加州,销量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据ITBEAR了解,这一差距的背后是中国电动车企的迅猛崛起。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本土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而美国通用汽车等老牌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则不断萎缩。同时,中国车企在电气化方面的接受程度也远远超过了除特斯拉以外的大多数外国汽车制造商。

丹宁认为,美国汽车业之所以陷入当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过于依赖本土市场,且市场偏好高油耗的车型。他指出,在全球十大汽车市场中,仅有三个国家的最畅销车型仍是高油耗的卡车,而美国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市场结构导致了美国车企在电气化转型方面的滞后。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丹宁提出了邀请中国车企赴美建立合资企业的设想。他认为,这一举措不仅能够为美国市场带来更多价格亲民的电动汽车选择,还能促使美国车企学习新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他也承认,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但双方都能从中获益。

在丹宁看来,尽管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领先优势,但美国市场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他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合资企业框架协议有可能成为缓解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一个契机。

文章最后强调,美国汽车业应该摒弃保护主义的陈旧思维,勇敢面对开放市场的竞争。丹宁认为,承认并学习中国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屈服,而是一种体现美国自信的表现。

面对电动汽车的浪潮,美国汽车业是时候放下身段,从中国同行身上汲取经验了。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汽车业# #电动汽车# #中国市场# #合资企业# #电气化转型#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