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8日消息,香港科技大学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已成功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弹性手性界面技术,该技术有望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耐用性。这一创新突破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虽然效能稳定,但生产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相比之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采用低成本印刷技术制备薄膜,近年来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电池层之间粘附力不足导致的界面可靠性问题。
据ITBEAR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香港科大化学与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周圆圆及其团队从天然手性材料的机械强度中汲取灵感,创新性地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构建了手性结构界面。他们通过插入一个坚固且富有弹性的异质界面,并在钙钛矿吸收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加入手性夹层层,从而显著增强了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
经过严格的测试验证,该团队发现,在-40°C至85°C的广泛温度范围内,经过1200小时的持续运行和200次循环测试后,封装的太阳能电池仍能保持高达92%的初始功率转换效率。这一成果遵循IEC61215标准进行测试,充分证明了新技术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段田伟博士作为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手性材料的独特机械特性与其亚单元的螺旋排列密切相关。这种排列方式类似于机械弹簧,能够在关键器件界面引入具有手性结构的中介层,从而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机械耐久性和适应性。”
此项创新技术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可靠性和功率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未来的钙钛矿太阳能板有望在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并确保长期持续的电力输出。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还将推动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持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弹性手性界面# #高效能源# #可再生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