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深蓝航天试验遇挫,中国火箭回收技术能否另辟蹊径?

   时间:2024-09-23 21:47:02 来源:ITBEAR作者:朱天宇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民营航天领域的佼佼者深蓝航天,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试验场实施了一次重要试验——星云一号火箭一子级高空回收飞行试验。尽管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表现正常,但遗憾的是,在最后阶段遭遇故障,未能圆满完成全部试验流程。

据深蓝航天官方通报,此次试验全程均在预先设定的管控区域和安全预案内进行,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及无关财产损失。目前,公司已紧急启动调查程序,力求尽快恢复后续的试验进程。

据ITBEAR了解,深蓝航天原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利用同一箭体进行难度更大的百公里级试验,全面验证火箭一子级在执行入轨发射任务中的回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公司期望在明年使用配备完整两级结构的星云一号火箭,实现我国首次在入轨发射中回收箭体的历史性突破。

那么,深蓝航天及其试验有何独特之处?此次失利是否会影响我国可回收火箭的发展进程?行业和社会各界又应关注哪些核心问题?以下是对这些问题的简要剖析。

星云一号“完全体”由两级构成,箭体直径达3.35米,整流罩直径更是达到了4.2米,其入轨最大运力约为2吨。火箭的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并配备了9台雷霆-R1发动机,而二子级则装备了1台雷霆-RV发动机。值得注意的是,火箭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核心设备,均由深蓝航天自主研发。

深蓝航天在火箭回收赛道上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实力。与国内外其他企业“先入轨后回收”的策略不同,深蓝航天选择了“入轨即回收”的独特路径。

自2016年成立以来,深蓝航天一直专注于回收技术的攻关,并在试验过程中逐渐积累入轨能力。这种策略与包括SpaceX在内的其他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选择先研发具备入轨能力的火箭,再开发回收技术。

对于这种策略差异,深蓝航天常务副总裁赵亚表示:“SpaceX之所以选择‘先入轨再回收’,是因为十几年前全球航天界尚不认为火箭回收复用可行,SpaceX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而现今,在马斯克已经证明回收技术可行的情况下,‘一步到位’是完全可能的。”

尽管深蓝航天在试验中遭遇了失利,但这并非灾难性的打击。中国可回收火箭的发展仍需要内外兼修,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除了深蓝航天,国内还有其他企业也在积极推进火箭回收试验。去年至今年初,星际荣耀和蓝箭航天先后完成了百米级飞行试验,而蓝箭航天更是在今年9月11日成功进行了10公里级测试,并首次在国内验证了发动机空中二次启动技术。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也在今年6月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10公里级飞行试验。

然而,火箭回收试验并非易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曾多次遇到推迟、甚至临射时紧急排故的情况。全球可回收火箭的领军企业SpaceX也曾在试验中遭遇全箭损毁的失利。因此,深蓝航天的这次失利只是技术攻关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仍然值得鼓励与肯定。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在火箭回收复用技术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难度的激增、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与企业关系的优化等。然而,正是这些勇敢的企业家们肩负着追赶世界高峰的重任,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天空广阔无垠,终将英雄辈出。随着我国卫星星座建设的加速以及各行业对卫星服务的巨大需求逐渐明朗,未来能够实现中大型可回收火箭常态化运营的企业将迎来丰厚的回报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项困难但正确的事业。

#深蓝航天# #火箭回收# #可回收火箭# #航天技术# #卫星服务#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