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京这家企业再获融资,激光雷达前景真被看好了?

   时间:2024-09-25 13:56:33 来源:ITBEAR作者:冯璃月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9月25日消息,近期,激光雷达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北醒再度传来融资捷报。据确认,该企业已完成新一轮融资,且投资方具备国资背景。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激光雷达技术的研发及加速其量产应用。

自2015年创立以来,北醒已在激光雷达行业深耕多年,其融资历程也颇为丰富,几乎每年都能获得一轮融资。尽管估值不断攀升,但行业形势依旧错综复杂。最新的研究报告和公开采访均指出,激光雷达技术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一环,对高阶智慧驾驶、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具有重大意义,预示着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据ITBEAR了解,激光雷达不仅是功能性的部件,更是安全性的关键组件。目前,激光雷达正处于高端乘用车前装搭载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比拼的是车企端的交付能力和工程化落地能力,同时也逐步开启了价格竞争。尽管价格战在短期内难以避免,但激光雷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应仅仅聚焦在低价上,而是应关注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一家经营状况健康、技术成熟的供应商,才能长期陪伴客户,共同跨越行业周期。

那么,融资后的北醒将如何布局?是否会参与价格战?如何实现降本与盈利?又如何在车载与非车载业务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北醒的新一轮融资,深入探讨其背后的价值创造逻辑和发展策略。

北醒能在资本寒冬中完成新一轮融资,这背后的支撑力量究竟何在?观察发现,这与资本市场的变化、行业市场空间以及企业的融资策略密切相关。受大环境和政策影响,一级市场的游戏规则已发生巨变。如今,“硬科技”投资成为主流,国资在投早、投新以及培育地方新兴产业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而激光雷达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也使得北醒等激光雷达企业备受资本青睐。

北醒创始人李远表示,北醒能获得资本助力,不仅是投资人对北醒的看好,更是对整个激光雷达行业的看好。他认为,目前的激光雷达行业就像2007年、2008年左右的光伏行业,都是ToB的行业,产品都是核心部件,且都重研发、放量快。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激光雷达作为国家重视的核心关键技术,正迎来其发展的第一波浪潮。

在融资过程中,北醒也展现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李远将其总结为“上车、拆机、看生产线”三板斧。通过上车展现安全第一与长期主义;通过拆机展现降本增效与盈利能力的平衡;通过看生产线让投资人感受量产与城市制造能力的高度。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北醒吸引了投资,也为其在车载和非车载领域的技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提供了有力证明。

在商业和技术并重的策略下,北醒如何实现价值创造?随着激光雷达的规模化量产和产业链的成熟,车载激光雷达价格持续下降,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一味追求低价并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北醒在创立之初并未直接踏入乘用车领域,而是选择先做工业激光雷达和轨道交通激光雷达,在无人机、机器人、智慧交通场景积累丰富经验后,再将经验复制到车载领域。

搭载于无人机上的激光雷达产品 图源/北醒官网

目前,北醒的业务已覆盖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交付超过百万台激光雷达。在车载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北醒还将海外市场作为业绩增长点,并坚持技术创新、以用户为主,平衡车载和非车载领域业务的价值创造与良性发展。通过平台化设计,北醒实现了通用性部分的高效复用,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李远强调,商业成功和技术修炼同样重要。只有不断提升技术,用更少的硬件发挥同样的性能,才能真正实现降本。融资资金将用于解决安全、效率、成本等问题,通过降本增加客户接受的广度,以创新满足客户的深度需求,努力将科技红利普及到千家万户。

对中国市场来说,激光雷达正上演着全新的故事。一批企业瞄准需求提升客户价值,借助产品在供应链和客户间建立连接。同时,一些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已站到全球前排,闯入技术创新“无人区”。突破性创新往往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现有天花板,并从真实“痛点”出发考虑研发路径和研发方向。北醒也在不断探索新技术,努力量化效率提升,将产品性能转化为客户认可的价值。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