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30日消息,近期,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基于上千份问卷数据分析的《未成年人暑期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24)》,揭示了未成年人在暑期上网的行为趋势和特点。
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未成年人在暑期上网时没有产生消费行为,而消费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占比更是超过了八成。在消费内容上,多数学生表示主要支出为网购和开通平台会员,以便听歌和看视频。极少数受访者提及游戏充值(5.94%),仅有个别学生表示会在直播间进行打赏,占比极低(0.46%)。
报告强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并非让孩子与网络完全隔离,而是在“知网、懂网、用网”的基础上,帮助未成年人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升网络素养教育,构筑多方协同合作的网络保护体系。
在上网时长方面,数据显示,未成年人暑假期间每天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3小时以内,合计占比74.31%,显示出相对健康的上网习惯。然而,仍有16.13%的未成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其中4.10%的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达5~8小时。对于网络沉迷情况,超过六成的未成年人自称不会沉迷,但报告认为,自评的沉迷状况可能略轻于客观现实。
家庭是孩子健康使用互联网的第一道防线。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未成年人的父母会在孩子上网时进行监管,但仍有17.50%的未成年人表示父母不进行任何监管,增加了网络沉迷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管力度逐渐降低。
报告还发现,手机是未成年人暑期主流的上网工具,占比达到57.60%,远高于其他设备。从地域分布来看,二线城市的儿童手表使用率较为突出,达到16.11%。
在遭遇网络风险方面,25.17%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网络侵扰,其中最多人表示“相信过虚假信息或网络谣言”。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所遭遇的网络侵扰类型呈现出差异,低龄未成年人更多遭遇隐私泄露,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多遭遇网络欺凌。
当遇到网络侵扰时,超过一半的未成年人会选择告诉家长或老师,但也有将近一成的受访者选择不会告诉家长或老师。这提醒家长或老师需要更主动和细心地去发现孩子所面临的网络困境,并注意沟通方式和态度。
报告最后建议,网络平台应持续完善涉未成年人问题的专属举报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共同构筑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