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2023年的AI浪潮中,两股力量尤为引人注目。一股是名校出身、文章发表于顶级期刊的精英群体,他们热衷于探讨AGI、超越OpenAI等宏大话题。而另一股力量,则远离北上广,活跃在更下沉的市场。
义乌,这座以“小商品之城”闻名的城市,成为了AI新力量的聚集地。在这里,衡量AI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其能否降本增效、实现盈利。一家来自武汉的初创企业,带着其“套壳”GPT的办公助手,在义乌受到了热烈欢迎,其业务介绍册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下沉市场的魅力在于,它对AI创业者的履历和业务模式都显得尤为包容。这些创业者可能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被裁员的大厂员工,甚至是抖音主播、淘宝商家。他们或许不理解精英口中的AI术语,但他们拥有更强的落地能力和实干的决心。
在大厂和明星团队还在苦思冥想之际,这些草根创业者已经悄然赚到了第一桶金。他们深谙,在下沉市场做生意,不能太过“学院派”和“理论派”。抛开商业计划书,他们更擅长与人“做买卖”,贩卖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情绪和人情味。
抓住商机,往往不是通过精密的市场调研,而是靠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夏南,一个从香港来到福建的创业者,在饭局上偶然听到MCN客户提到AI换脸的需求,他迅速行动,几周内就推出了AI换脸平台,并因此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更有趣的是,一些创业者正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找到了创业方向。张路宇,一个初二辍学的创业者,将AI公司Dify注册在了苏州。他发现ChatGPT的API开发应用困难,于是决定开发一款辅助工具,从而踏上了创业之路。
面对融资难题,草根创业者们不得不从第一天就开始考虑商业化。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经拥有了漂亮的营收数据。相比之下,市面上许多AI公司的产品,其年度经常性收入甚至还不如家政阿姨的日薪。
在选择市场时,草根创业者们心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往钱多的地方去。Dify选择了出海,一口气推出了中文、英文、日文三个语言版本,并在日本市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然而,随着大厂和明星公司的入局,草根AI公司的日子开始变得不好过。竞争加剧,售价被卷低,利润缩水。但即便如此,他们仍在努力寻找一线生机,调整方向,重新出发。
夏南转型为算力租赁和销售代理,冯亚维的团队则开始开发企业AI应用开发平台,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张路宇和Dify的联创们,则开始学习英语,准备在全球市场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