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系列由AI技术克隆的公众人物音频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些音频以高度逼真的声音质量,模仿了包括马云、雷军、周杰伦等知名人士的讲话,甚至被用于制作恶搞和诽谤内容,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
据悉,这些AI音频主要通过两款应用生成:一款是允许用户上传声音素材并创建语音角色的AI音频分享社区,另一款则提供直接的AI音频生成服务。用户只需简单操作,便能快速生成一段与真人相似度极高的AI语音。
然而,随着这些AI音频的广泛传播,其背后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不少网友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公众人物的声音制作AI音频,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对此,法律专家指出,高度可识别的AI生成声音受法律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侵权。
面对这一新兴问题,AI技术提供方和运营方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确保平台上发布的AI音频不侵犯他人权益,还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溯源,以便在发生侵权事件时能够及时追踪到责任人。
同时,作为AI音频的主要传播渠道,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需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目前,已有平台要求用户在发布AI生成内容时添加显著标识,以避免混淆和误导公众。然而,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和监管AI伪造内容,仍是摆在这些平台面前的一大挑战。
在这场由AI音频引发的风波中,我们不禁思考: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同时,如何确保我们的行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