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已突破400万亿元大关,广义货币(M2)余额稳步增长,贷款利率维持在历史低位。这一系列数据背后,透露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哪些新动向?信贷资金又主要流向了哪些关键领域?金融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效果如何?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同时,M2余额的同比增长率为6.8%,较上月有所回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更是首次突破400万亿元,达到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前三季度的金融数据表明,贷款保持稳定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有助于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尽管金融总量增长正处于“减速提质”阶段,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然有力有效。
从贷款结构来看,企业贷款特别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较多,为稳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66万亿元,占比超过七成。
信贷资金具体流向了哪些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这些领域的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信贷结构也相应调整。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实体经济发力,引导越来越多信贷资源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我国利率水平保持稳中有降态势,有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9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32%,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3%,均处于历史低位。
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金融管理部门加大政策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下旬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快速落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落地,社会有效需求将逐步恢复。各主要商业银行已发布批量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的相关公告,推动政策稳妥落地。近期,房地产市场已出现积极变化,多地楼市人气开始回暖,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现象有所减少。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把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加快推动政策生效,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