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格力电器的跨界动作再次引发关注。天眼查APP数据显示,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钟成堡,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人民币,业务覆盖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以及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等多个领域。这一举动不禁让人猜测,格力是否正式踏上了造车之路。
股权结构显示,新公司由格力电器旗下的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事实上,格力造车并非首次尝试。除了新成立的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格力还拥有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然而,之前推出的银隆汽车品牌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如今格力再度加码造车,是否受到了竞争对手小米在汽车行业风生水起的影响,值得玩味。
格力与小米的较量,源自2013年底的一场跨界公开对赌。这场赌约让两家原本交集不多的企业,开始在对方的主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格力推出手机,小米则涉足空调,双方擂台赛打得如火如荼。
赌约内容是五年内比较格力与小米的营收。2018年,格力以微弱优势领先,但2019年小米实现反超,且产品线不断扩展,甚至在格力擅长的空调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有趣的是,小米跨界造空调取得了成功,而格力跨界造手机却遭遇了重大挫折,多款手机销量惨淡。董明珠甚至曾尝试让员工购买自家手机以提升销量。
或许是受到雷军投资新能源汽车的启发,董明珠也将目光瞄向了汽车领域。2016年,她曾试图以130亿收购珠海银隆,但最终以个人名义联合其他商业大佬共同投资。
经过一系列操作,格力电器最终将银隆新能源变为控股子公司,并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然而,与小米汽车上市即受热捧相比,格力的银隆新能源市场表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今,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再次展现了董明珠造车的决心。然而,业界和股民对此并不看好,认为格力在手机领域的失败预示着其在汽车领域也难以成功。
东方财富网上的股民评论几乎一边倒地不看好格力此次成立汽车科技公司,认为其跨界造车是“不务正业”,并担忧市场竞争激烈,格力难以取得突破。
事实上,股民的担忧不无道理。格力之前的造车尝试就遭遇了诸多挫折,包括供应商货款拖欠、创始人出逃、高管入狱等糟心事。即便更名为格力钛后,其在造车上也未能取得显著成绩,盈利方面更是充满挑战。
格力内部对造车也存在分歧。2016年董明珠宣布拟收购珠海银隆时,就遭到了格力内部的激烈反对。资本市场对此也反应冷淡,格力宣布收购银隆时股价几乎毫无波动,而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当天,格力电器股价还下跌了2.13%。
格力造车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尽管董明珠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但业界和股民的质疑声不断。格力能否在造车领域实现突破,尚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