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除了登月探火,中国宇宙梦的下一站:地外生命探寻?

   时间:2024-10-15 22:21:58 来源:ITBEAR作者:顾青青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开启太空之旅。21年后的同一天,中国发布了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该规划提出了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以及地外生命的探寻。

规划明确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三步走战略:至2027年进入第一方阵,2035年重点方向跻身国际前列,2050年在重要领域实现国际领先,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的这一规划,具体描绘了五大科学主题: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和太空格物,涵盖了从宇宙起源到地外生命探寻的广泛领域。

在空间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1958年决定研制人造卫星到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再到实施“双星计划”和近年来“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卫星的升空,空间科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计划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分别进行南极环境资源探测和资源就位利用技术验证,并对月球内部结构进行综合探测。行星探测方面,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将分别对小行星、火星和木星进行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表示,将利用首次载人登月机会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已初步规划月球科学、月基科学和资源勘查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目标。

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也正处在论证阶段,计划分为基本型和拓展型两个阶段进行,并已与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

关于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初步探测已发现大量信息,包括月球早期演化和背面火山活动的记录。后续将按照国家月球样品分发政策开展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赤飚指出,尽管中国在空间技术和应用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但空间科学研究仍处起步阶段,是建设航天强国必须补齐的短板。

针对国际合作中的数据收集问题,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强调,未经合作方授权,中方不会利用国际合作机会进行数据收集,并举例说明中国与巴西、法国等国的成功合作案例。

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支持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公平进入和利用外空的权利,广泛开展航天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