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36氪深度对话:揭秘创新背后的故事与洞见!

   时间:2024-10-16 09:34:28 来源:ITBEAR作者:沈如风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焦点逐渐聚焦于曾经的“不可成药靶点”。多位业内人士观察到,当前的创新药企不再仅仅追随同质化药品,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技术突破来带动市场突破。例如,曾经的“减重神药”GLP-1、阿尔兹海默病领域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研究,以及如今备受瞩目的TCE双抗、KRAS靶点等新药分子。

年初,加科思(01167.HK)董事长兼CEO王印祥曾预测了这一趋势,认为这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与海外企业同台竞争的关键。这一预测在9月底得到了验证,当时加科思宣布收到合作方艾力斯(SH:688578)关于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和SHP2抑制剂JAB-3312两项授权管线的1.73亿元首付款等款项。尽管这项合作仅涉及中国区的权益,但总价近10亿元,是国内现有KRAS产品交易中金额最高的一项。

随着这一趋势的逐渐明朗,我们回访了王印祥,探讨了为何一款即将上市的成熟产品会选择BD的合作模式,以及在中国创新药企纷纷选择出海时,中国区权益先卖出一个好价格是否会成为下一步授权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关注了研发和销售见长的企业在合作时会经历的磨合。

对于戈来雷塞这类已经准备上市销售的产品,医药行业更传统的做法是直接采取总经销(CSO)的模式,但加科思为何选择了BD模式?王印祥解释,从补充现金流和维持后续产品开发的角度,BD“可能更适合我们”。戈来雷塞和JAB-3312处在晚期开发阶段,后续的临床试验涉及多个大瘤种,需要高昂的成本。而在BD合作模式中,两个产品后续的注册临床等问题可以移交给合作方艾力斯,同时,在首付款等现金补足下,加科思也能将精力放到后续的重要产品开发上。

KRAS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产品,目前仅有三款初代KRAS G12C产品上市,且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探索后续迭代产品的可能性,如开发占比更高的G12D、G12V等其他KRAS亚型,或同时布局Pan-KRAS这种能覆盖更多突变类型的开发方向,也被纳入更多企业的规划中。

加科思当前的产品开发重点可以概括为“一热一冷”。热门管线指的是KRAS和STING相关管线,加科思会优先将资源集中在这两类项目上。王印祥认为,KRAS相关管线的研发才刚刚开始,如同第一代EGFR抑制剂2002年上市,而20年后依然有药企研究四代EGFR。针对已经BD了中国权益的戈来雷塞和JAB-3312,加科思将重点推进海外临床试验,包括一线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和泛癌种等。

加科思也在布局“冷门靶点”,包括BET抑制剂、Aurora A抑制剂、Lif单抗等。这类项目相对冷门,很少有企业布局,因此项目的竞争优势明显。王印祥表示,按照这个规划,在未来“一分钱都没再进的最坏情况下”,加科思自有经费足够维持3-4年运转。

对于中国区授权价格是否会间接影响海外权益的问题,王印祥认为,如果国内交易价格显著高于其他同靶点项目,将为海外交易带来积极影响。病人群体规模、海外市场竞争情况也是重要的评价维度。

在谈到与艾力斯的合作过程时,王印祥提到,“商业谈判中,face to face的信任感很重要”。他坦言,加科思和艾力斯的团队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都具备海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有跨国药企背景,非常学术、专业。

在生物医药领域资本市场尚未回暖的情况下,创新药企对外BD产品管线、快速变现,已经成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一种“融资”方式。王印祥认为,这种中国药企逐渐参与进海外创新药交易的现象正在进入常态,本质上也是因为中国新药产品质量在慢慢摆脱过去的同质化竞争,向first in class、best in class方向迈进。

然而,他也指出,尽管中国药企正在积极参与美国和欧洲的创新药交易圈,但中国的Pharma和Biotech之间,其实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生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有限,而中国药企又基本还不具备在海外市场做创新药销售的能力。不过,王印祥判断,随着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海外销售网络的探索,这或许会成为国内创新药BD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