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百度与谷歌作为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型平台公司,始终站在AI研究与布局的前沿。然而,随着OpenAI的崛起、微软的强势回归以及英伟达在算力领域的独占鳌头,这两位先行者的光芒似乎有所暗淡。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谷歌的市值已被微软与英伟达大幅拉开差距,而百度则始终表现平平,估值与市值走势持续处于历史低位。这一现象究竟源于市场审美的偏见,还是两大AI龙头确实面临隐忧?本文将从百度的基本面出发,通过与谷歌及中概互联网产业的比较研究,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从百度自身的业绩来看,其表现稳健。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百度的营收规模由225亿增长至339亿,增长了51%,且在过去五年间均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百度的利润率也维持在相对高位,2024年中报期经调整EBITDA利润率达到了27%。
然而,在对比谷歌之后,差异开始显现。谷歌的广告业务五年间的增速约为128%,而百度仅为50%。同样作为收入贡献最多的业务,谷歌的广告业务表现大幅领先于百度。在成本端,百度和谷歌的费率趋势也有八分雷同,但百度在研发费率的投入上相对更高,这主要源于其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
进一步对比中概互联市值TOP10的企业,百度的增速也显得相对滞后。在收入端,百度五年间单季度营收增速排在第8,而中概互联整体增速为122.7%,百度仅为50.5%。在研发投入上,虽然百度的研发费率高于中概互联整体,但其研发费用的增长却低于中概互联样本企业的整体增长。
那么,为何百度在两条坐标轴中都没有优势呢?这或许与其在国内市场缺乏电商获客的红利有关,同时相比中概互联,其业务增量也不足。因此,百度当前处于估值低谷。
进一步分析,百度和谷歌的共性在于其强烈的研发投入意愿。然而,技术创新是0-1的过程,很难量化,因此市场往往难以确认技术迭进对企业未来的影响。百度和谷歌都尚未能实现突破行业和周期的增速水平,因此现阶段还未能证明技术驱动的优势。
另一方面,百度作为曾经的中文互联网王者,也面临着“王冠”的诅咒。除了搜索业务外,百度在其他业务上并未能构建起难以逾越的高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试图以搜索为依托搭建新的增长引擎,但往往付出不理智的成本开支,最终样样都学,样样不精。
总的来说,百度在移动时代无论做什么业务,都像是身处八角笼中,赤手空拳地面对各方对手。资本认可程度低和迟迟未寻得第二曲线,只是困于八角笼中的必然结果。然而,尽管面临挑战,百度在AI领域的积累和技术优势依然存在,这或许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