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上,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分论坛成为探讨行业前沿动态的热点。此次论坛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他们围绕编译器、编程语言、工具链及测试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应用开发效率与性能,以及如何强化系统的健壮性与安全性。
华为编程语言资深技术专家董鑫介绍了仓颉编程语言的主要特点,包括原生智能化、天生全场景、高性能和强安全等特性。仓颉语言旨在通过提供AI应用框架与Agent DSL,提升OpenHarmony智能应用的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生汪钇丞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跨语言运行时GC性能评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垃圾回收机制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问题。该方法通过一套与运行时无关的内存操作原语,构建面向多语言运行时的一致GC负载,从而提升性能评测的准确性。
北京大学博士张星分享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操作的双向实时编程框架,该框架允许开发人员通过直接操作程序输出来修改程序,实现源代码的自动更新,并支持对源代码不敏感的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双向实时编程的实用性。
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添分析了基于太阿研发的面向仓颉的Tai-e-Cangjie程序分析框架的优势,并指出该框架在促进仓颉语言生态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太阿作为全自研的新一代Java程序分析框架,具有易学易用、可扩展性强和运行效率高等优势。
华为语言虚拟机实验室架构师王亚东则就HarmonyOS NEXT系统JSVM的优化实践进行了分享,提出基于OpenHarmony提供的系统级JSVM,可以构筑具备竞争力的JS体验,从而提升手机应用的用户体验。
通过实际的技术分享和案例展示,编译器与编程语言分论坛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帮助他们在OpenHarmony生态中找到系统性的编译器与编程语言技术,进而提升应用的开发效率、性能和安全性。OpenHarmony项目技术指导委员会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且技术领先的交流平台,为系统及应用开发者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