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绝区零》这款游戏,以及我们用到的测试和评测环境,本来超详细评测部分来了!
横向测试,启动!本次测试对象绝大多数都是2024年上市的机型,平台涵盖天玑9300+、天玑9300、第三代骁龙8、第三代骁龙8s、天玑9200+、第二代骁龙8、第三代骁龙7+、天玑8250星速版、天玑8200以及天玑7200-Ultra,共计10款。考虑到本次测试为高负载游戏帧率测试,不同于PC平台,智能手机领域存在品牌不同(单一手机品牌旗下产品也很难囊括当下所有移动平台)、产品定位不同、SoC调教差异和散热系统差异等问题,使得移动端的游戏测试存在更多变量,因此我们在机型选择上尽量挑选各品牌的旗舰、次旗舰或是主打高性能的产品,以尽可能避免出现诸如手机后台强制降频锁帧等原因导致的测试数据偏差。
本次移动端的跑图测试场景并未选用之前PC测试中采用的六分街地图,而是选择了光映广场。一方面是因为上次测试为开服测试,受限于游戏进度,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光映广场地图更大,场景美术更加复杂(比如拥有更宏大的远景),NPC加载数量也更多,因此理论上的性能负荷也可能更高。本次测试中游戏版本为《绝区零》V1.1版,版本更新后对移动端游戏闪退等问题有了较大改善,且在更多机型上也开始支持类似“闪电启动”的功能(游戏长时间后台挂起再切回,不再需要重新打开游戏,而是在短暂载入后直接恢复进程)。在本文截稿时,该游戏已更新至V1.2版本,PC端新增“全局光照”设置选项,于移动端并无影响。我们也补充进行了1.1版本和1.2版本的跑图对比测试,最终测得同机型的帧率数据几乎没有变化,特此说明。(注:各移动平台独立数据分析,将依照平均帧率表现由高至低依次展开。)
第三代骁龙8
第三代骁龙8在帧率和渲染时间这两个维度的测试成绩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平均帧率59.4fps,稳帧指数1.2,以及1% LowFPS、帧率方差和卡顿次数等指标数据均排在榜首位置。从PerfDog最终得出的帧率曲线也可以看出,第三代骁龙8带来的游戏体验可以说是酣畅淋漓,性能发挥极为稳定,实机体验中我们也完全没有感受到一次肉眼可见的卡顿或掉帧。不过面对《绝区零》这样非常“吃性能”的游戏,即便改用台积电4nm工艺后在功耗和发热量控制上已经得到极大改善的第三代骁龙8,依然难以压住“火气”,持握时能明显感受到手机后摄模组附近与金属边框传来的热感。从其5669.4mW的平均功耗、95.6mW的帧能耗以及竞争对手相应数据的对比情况,也能看出在这方面它们之间的差异。
天玑9300+
天玑9300+的实机表现,从体验上来讲与第三代骁龙8不相伯仲,不过很遗憾地因为实测数据的微小差距只能屈居第二。它所“绘制”的帧率曲线或许并不完美,但在30分钟的测试环节中,我们同样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卡顿情况。测试成绩中其降帧次数、卡顿和严重卡顿次数均为0,也说明了这一点。从整体测试结果来看,天玑9300+与第三代骁龙8堪称“独一档”的存在。而且天玑9300+的优势在于出色的功耗控制,其面对《绝区零》5083.4mW的平均功耗是所有旗舰级和次旗舰SoC中最优秀的,且86.5mW的帧能耗表现冠绝全场。不过有意思的是,往常游戏测试中温控表现突出的天玑9300+,在本次测试中的温升打破了我们过去的固有印象,当然也可能是参测机型本身的缘故。
第三代骁龙8s
相较第三代骁龙8,拿掉了一个Cortex-A720大核、核心频率普遍削减了约300MHz,且搭配Adreno 735 GPU的第三代骁龙8s,明显表现出了和第一梯队的差距。53.7fps的平均帧率、29.6的1% LowFPS值以及0次的卡顿和严重卡顿,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帧率方差陡然升至24.3,降帧次数更达到46次之多,状似“心电图”一般的帧率曲线也说明了其实机体验没有前面那些数据表现的那般美好。因此综合所有成绩,PerfDog给出4.5分的稳帧指数是比较合理的。在次旗舰或者性能旗舰产品中,第三代骁龙8s的表现算是合格,但谈不上完美(不排除参测机型本身调教的原因)。另外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它的平均功耗接近天玑9300+,只是由于平均帧率不够优秀,因此帧能耗反而超过了第三代骁龙8。
第三代骁龙7+
在圈内有“小8 Gen3”之称的第三代骁龙7+,在此次测试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不负众望。其几项主要的帧率测试指标,与第三代骁龙8s极为接近,比如平均帧率仅落后0.5fps、1% LowFPS值仅落后0.7。从帧率曲线也能看出,测试开始前半段,它的表现与第三代骁龙8s有些相似。8次的渲染增量耗时也主要出现在前半段,相比第三代骁龙8s在卡顿感上略微明显一些。在参测机型出现明显升温后疑似受到锁帧限制,测试后期其运行帧率基本稳定在50fps,曲线也随之变得非常平滑。虽然由此导致整体成绩略逊于第三代骁龙8s,但测试后半程的实机体验却值得肯定。如果没有最后的锁帧限制,其最终成绩或许能与此次参测的第三代骁龙8s(机型)打个平手。另外别忘了它还拥有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优势。
天玑9300
从最终测试数据来看,天玑9300未能挤进第一梯队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天玑9300+不过是在天玑9300的基础上,仅在主频、AI和功耗表现上进行了优化。无论从参数规格还是理论跑分成绩而言,天玑9300在任何高负载的游戏测试中都应该属于名列前茅的存在,但其平均帧率却落后于定位更低的第三代骁龙7+。实机测试环节中,天玑9300的游戏体验比平均帧率更高的第三代骁龙8s更稳更平滑。帧率曲线也显示,前期天玑9300基本可以稳定在最高帧率,极个别的降帧情况感受并不明显。参测机型出现明显升温后,天玑9300的帧率虽然出现下滑,但整体波动幅度并不大,帧率一直保持在46fps~57fps之间,且从未出现过超过8fps的帧率落差。所以说,单一的平均帧率成绩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游戏体验。
第二代骁龙8
第二代骁龙8在《绝区零》测试中的帧率曲线,可以用“大开大合”来形容。51fps平均帧率看起来还没有太过落伍,但再仔细看看其他数据:测试中其最低帧率一度下探到24fps;稳帧指数5.7、1% LowFPS值28.4和帧率方差36.3,均位列第二梯队之末;78次的降帧次数更是在总体测试成绩中排名最后,超出倒数第二名近70%。其实对于这款SoC的测试结果,相信各位如我们一样早有预期,第二代骁龙8的实机表现也如各指标反映的那样,频繁卡顿使得游戏体验并不友好。得出最终成绩之时,尤其是看到帧率曲线中它每次“极力想将帧率拉回上限的模样”,难免让人心生“英雄迟暮”之感。但对比迭代后的第三代骁龙8,却又一次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技术演进的时代意义。
天玑9200+
天玑9200+的测试表现与天玑9300如出一辙。其一是在移动SoC性能天梯榜中,天玑9200+处于第二代骁龙8与第三代骁龙8s之间的位置,但本次测试中却仅拿下49.6fps的平均帧率,以微弱的劣势排在两位对手的后面。其二是这款SoC的帧率曲线与更多测试数据表明,其实际游戏体验并不逊色于排名比它靠前的第三代骁龙8s与第二代骁龙8。比如它3.3的稳帧指数,低于第三代骁龙8s的4.5和第二代骁龙8的5.7;仅2次的降帧次数也是远低于第三代骁龙8s的46次与第二代骁龙8的78次。从体验上来讲,其实机表现在前期还算不错,随着高负载带来的温升,中后期普遍低于48fps,虽说帧率波动还算稳定,但游戏体验已经谈不上流畅了,或许需要玩家在画质上做出一些妥协。
天玑8200、天玑8250星速版及天玑7200-Ultra
▲天玑8200
▲天玑8250星速版
▲天玑7200-Ultra
就测试结果来看,第三梯队这三款移动平台其实已无须多言,将之作为此次的补充测试对比加入横评,倒也便于大家对稍早前中端移动平台在今时今日的性能表现有所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三款移动平台中,采用天玑8250星速版的机型为2024年发布的新机;搭载天玑8200和天玑7200-Ultra的两款高性价比机型则是在2023年下半年上市,因今年夏天价格下探到千元级,一度较受入门玩家的追捧。
天玑8200作为一代“神U”天玑8100的续作,性能略高于高通骁龙888 Plus;而于今年5月问世的天玑8250星速版,在规格上与天玑8200并无明显区别,只是新增了星速引擎自适应技术。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两款SoC整体表现差别不大,只是造成明显卡顿感的原因有所不同:天玑8200高性价比机型的卡顿主要体现在更高频次的大幅度帧率波动;而天玑8250星速版机型的降帧次数和帧率方差更低,但渲染增量超时现象极为突出,平均每小时相邻两帧之间渲染时间大于100ms的次数竟多达22.1次。或许是产品定位上有所差异,导致拥有星速引擎的天玑8250星速版机型(主打拍照与AI功能)在平均帧率表现上反而不如前者,其相对最明显的优势唯有功耗表现。也说明大家购机时需要考虑产品定位与自身需求是否匹配,硬核手游玩家最好还是聚焦于性能旗舰或者“性能小钢炮”上。
而至于曾经在中低端市场颇受关注的天玑7200-Ultra,显然很难应对类似《绝区零》这样的手游大作,其平均帧率、稳帧指数、1% LowFPS、帧率方差和平均帧耗时等指标均处于垫底位置,说明了千元机无法奢望享受《绝区零》60fps的流畅体验。
横向测试总结以帧率表现和游戏体验来看,此次测试的三个梯队可谓“泾渭分明”。其中,第一梯队的第三代骁龙8和天玑9300+展现了无可争议的统治力,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非常推荐《绝区零》玩家将手机迭代换新的方向瞄准它们。第三梯队前文刚刚已经讲过,没什么更多值得分析的内容。
反倒是第二梯队的测试结果颇为有趣。宏观来看,第二梯队所有SoC的测试数据充分展现了高通骁龙与联发科天玑两个阵营,在应对高负载游戏时的不同表现。同样是由于性能因素难以维持高帧率的稳定输出,但第三代骁龙8s、第三代骁龙7+和第二代骁龙8的帧率曲线看起来都像是“跳舞的线”,平均帧率更好,不放弃任何一个将帧率重新推向高点的机会,副作用就是波动更大也更频繁。而天玑9300和天玑9200+虽然在平均帧率上略逊“半筹”,但高负载状态下,它们更加追求帧率表现的稳定性,而不是一味向目标帧率发起冲刺。所以在第二梯队中,PerfDog分别给予了天玑9300和天玑9200+平台2.9分和3.3分的稳帧指数,而三款骁龙平台的这一指标得分在4.5~5.7。
至此,十大移动平台的《绝区零》横向测试内容已告一段落。再次声明,由于移动终端本身变量因素较多,本次测试成绩与分析结论仅供参考。接下来让我们聊点别的。本次横评期间,我们还增加了一些趣味测试。比如我们还用一款已作为主力机使用5个多月的第三代骁龙8旗舰机,进行30分钟跑图测试得到的平均帧率仅为53.9fps,测试中伴随着机身明显发热,偶尔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卡顿情况。而将测试时长延长至1小时,其最终成绩为50.4fps。
我们发现第二、第三梯队的所有参测机型,在《绝区零》跑图中掉帧和卡顿发生最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HIA俱乐部和锦鲤面馆附近,反倒是经过有着宏大江景(包括跨江大桥和对岸建筑群)的滨江走廊时,帧率表现普遍不错。我们猜测这是因为在光映广场地图场景中,HIA俱乐部的内部建模依然存在于该地图中,以及游戏开发时对锦鲤面馆美术资源的倾斜度明显比其他场景更高。
《绝区零》PC端与手机端画质对比
PC最低画质、手机端最高和最低画质的截图中,水面倒影均非实时演算,而是贴图,主要表现在对岸建筑和桥梁的倒影出现了严重错位和失真。而PC端最高画质下,水面倒影显然是经过实时渲染生成的,而且倒影中就连大桥悬索与吊杆的细节都有清晰地展现。无论画质高低,PC端对岸楼房与高塔的细节更加清晰,玻璃幕墙、广告招牌和楼层窗户能清晰分辨,但手机端显示的建筑外观大多糊成一团,除了两处彩色户外广告/招牌外,多处楼顶立牌都无法辨别。画面中央的柱形建筑右侧外墙,PC端能看出一列红色装饰设计,手机端则不能。
▲上图从上至下依次为左为PC最高画质,PC最低画质,手机最高画质,手机最低画质。下面图片顺序与此相同。
我们曾以为夜晚复杂光线环境下的都市街头,或许最能体现出《绝区零》PC端与手机端的画质差异。但两个平台最高画质的截图对比中,只有远处广告招牌上字体的清晰度、斑马线的纹理锐度、高楼外窗玻璃的材质质感,以及画面左侧建筑的室内光源这少数几处较为明显的不同。四张图片中,最显著的差别在于PC端和手机端最低画质下,路灯的体积光效果彻底丢失,左侧建筑外的菱形突起结构,甚至因为缺失了光照效果发生了视觉上的形变。手机最低画质下画面细节损失更加严重,中景处顶楼招牌上的“有用工”和“4Fun”等字体都已极难分辨。
光映广场的HIA俱乐部外景或许能更直观地反映PC端与手机端游戏的画质差异(两张图片均为最高画质)。上图画面中央半球形HIA店招在PC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灯光效果,光线晕影也极为自然,外部框架结构清晰。画面底部玻璃门上还能看到HIA的磨砂字样和两排小字。而下图手机端半球形店招的灯光只是偶尔闪烁亮起,框架结构模糊(低画质下锯齿感更佳突出),建筑外墙的其他灯光效果几乎全部丢失,玻璃门上的文字已很难辨认,画面底部街道地面及右侧远处建筑的窗户细节更为模糊。
《绝区零》游戏画质设置建议作为玩家,面对一款动作类游戏首先追求的一定是拳拳到肉的爽快感和战斗画面的流畅性。因此在机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更高的游戏帧率而放弃一部分画质体验,对于移动端而言更是如此。那么如果你当前的爱机在《绝区零》中无法兼顾帧率与画质,那么手机端游戏画质该如何设置呢?
解决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对《绝区零》手机端的画质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在米氏游戏日益庞大的玩家群体中,一贯有着手机端最高画质不如PC端最低画质的说法。确实,《绝区零》的PC端画质选项比手机端更多,比如分辨率调节、无限制帧率、垂直同步、SMAA抗锯齿、着色质量、镜面反射、运动模糊和扭曲设置,都是手机端所没有的。渲染精度的选项也不是高、中、低,而是1.2、1.0和0.8三档。但从我们的实际游戏体验以及更多玩家的网络反馈来看,《绝区零》手机端的画质与PC端的差距不像《原神》那么夸张。
两者最主要的差别体现在因不同分辨率(PC端分辨率通常可达1440p甚至更高;手机端最高画质的分辨率为1624×844,最低画质为1191×618)产生的模型纹理精度差异。另外在光照和阴影细节上,手机端也弱于PC端。只是由于手机端屏幕较小,因此多数人肉眼感受到的画面差距并没有那么明显而已。一旦将游戏内截图放在大屏显示器上进行自适应缩放对比后,你才会发现—看过PC最高画质的“手机”党就再也回不去了。
好了,不开玩笑,接下来让我们按照手机端画质设置界面依次看看各个选项的实际含义,以及该如何取舍吧。
1.渲染精度:渲染精度涉及游戏画面的精度和细腻感,手机性能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开到“中”或“高”。不过设置为“低”时,手机屏幕上视觉观感的差异也并不明显,只有极个别场景的贴图中会莫名多出一条虚线。
2.抗锯齿:该选项中请务必开启“TAA抗锯齿”(即Temporal Anti-Aliasing时域抗锯齿功能,手机端该选项中并没有SMAA抗锯齿)。抗锯齿对于多数游戏的重要性相信不需要作过多阐述。关闭该选项,将直接导致游戏画面中满是肉眼可见的模型边缘锯齿。
3.阴影精度:理论上该选项不同设置对画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阴影的质量和细节层次感,比如阴影叠加状态和边缘效果。不过手机端几个档位的差别并不明显。机能有限的情况下,即便设为“低”,对画质也不存在太大影像。
4.特效质量:主要体现在角色技能的一些特殊显示效果,比如设为“低”档位时,部分角色光效拖影的效果会丢失或减弱。该选项实际不会太过占用性能资源,机能有限时可选择“低”或“中”。
5.帧率:手机端仅30fps和60fps两个选项。除非其他所有选项均设为“低”和“关闭”的情况下,你的手机仍无法高帧流畅运行《绝区零》,那么一律建议选择60fps模式。否则,建议更换新手机,或是等待《云·绝区零》。
6.角色质量:只有“低”和“高”两个选项。根据我们对主角、代理人和邦布的实际对比观察,完全没有发现两个选项存在什么差别。角色建模的精度、细节和抗锯齿效果均不会因该选项的差异,受到任何影响。
7.场景质量:同样只有“低”和“高”两个选项。手机端的静态对比中,同样并未发现该选项对于实际游戏画质的影响。不知后续版本更新后,是否会在新地图场景中体现出差别。
8.体积雾:字面意思就是有体积的区域雾,反映在游戏画面中就是一种通过图像处理产生能够与光照交互的雾化效果,主要用于模拟真实光照现象(漫反射)提升画面真实感。机能有限或者更喜欢通透画面的玩家,可选择“关闭”。
9.高光溢出:即其他游戏中的Bloom效果,可理解为泛光特效,主要是通过图像后处理特效将高亮像素向外“扩张”,模拟真实高亮光源的泛光效果,以提升画面真实感。关闭后,部分光照场景的局部亮度降低,色彩对比度提升。对于不喜欢光污染或机能有限的玩家,建议选择“关闭”。
10.调色滤镜强度:可以理解为《绝区零》为游戏画面增添的一种模拟复古动漫风格的滤镜。开启后会降低色彩饱和度,提高画面灰度,可根据个人喜好在0~10级之间自由调节。
写在最后限于时间、精力和移动端测试所存在的变量等客观因素,本次《绝区零》移动平台的横向测试或许并不完美,比如部分机型或许未能发挥所搭载的SoC的全部性能,或者某个平台可能选择其他机型参测更为合适,以及未能将目前仍在售的更多早期移动平台纳入测试。但我们相信,本次评测已经能让大家对于各档次移动平台的游戏表现,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从本次测试结果出发,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移动平台不断升级迭代所带来的意义与价值,也看到了游戏与硬件之间“互助互卷”的羁绊。很快我们将迎来新一代旗舰级移动平台,不仅CPU和GPU主频将会有极大提升,还将带来更强大的光线追踪性能与真正原生的GPU内插帧技术。因此,有换机需求的玩家不妨稍作等待,等第四季度各品牌新机集中上市后再做出选择(即便如传言所说下一代旗舰平台的价格可能会有明显上浮,但新机上市,那么现有旗舰势必会有降价活动以让出市场空间)。
我们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游戏大作登陆手机平台,让硬件厂商不要放缓技术演进的步伐,也希望我们能在手机端早日享受到接近PC端的游戏画质和图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