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实践十九号卫星的交付仪式近日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研究迈入新阶段。此次卫星搭载了包括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在内的20大类载荷,引发广泛关注。其中,由航天诱变技术与传统杂交技术结合育成的小麦品种航麦247,成为焦点之一。
航天育种,作为诱变育种的一种方式,利用空间环境对植物进行诱变,旨在产生有益变异,培育新品种。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详细介绍了航天育种的过程及航麦247的特性,强调了其高产和耐盐性等特点。
对于航天搭载后种子出现的各种变异,刘录祥解释说,诱变是随机的,关键在于制定定向筛选方案,以实现高效率的定向育种目标。
相较于实践八号卫星,实践十九号在体量、可重复利用性、圆轨道运行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出新特征。此次卫星搭载了来自泰国、巴基斯坦等国的种子,旨在通过航天搭载获取新的种质资源,提升作物品质和抗性。
对于这批完成“太空之旅”的种子,研究人员期待它们能带来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突变。然而,从变异种子到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仍需经历长达八至十年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