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嫦娥六号成功带回月球土壤样本,中国的探月工程正稳步迈向新阶段——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在此背景下,太空建筑成为建筑学科的研究热点,其中,如何高效利用月球资源建造基地成为关键。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近期公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月壤砖”。这种砖由模拟月壤烧制而成,密度与普通砖相当,但抗压强度却高出数倍。
科研团队表示,“月壤砖”将采用榫卯结构进行拼装建造,这一古老的中国工艺在月球上展现出了新的生命力。榫卯结构不仅无需粘合剂,降低了研究成本,而且方便组装,抗震抗拉能力强,特别适应月球的极端环境。
为了实现月球建造成本的最大化降低,“月壤砖”的制作将采取原位成型工艺,直接利用月壤等月球资源,无需从地球运输材料。
研究团队还设计了柱状和片状两种形态的“月壤砖”,分别用于力学测试和热学、辐射效应测试,以充分利用太空实测机会。
除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方案,国际上也在积极探索月球建筑技术。如美国的“空气屋”方案和奥林匹斯项目,以及荷兰MX3D公司为欧洲航天局建造的月球定居点原型地板。
这些研究都表明,3D打印技术在太空建筑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无论是通过机器人砌筑还是直接3D打印,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最适合月球建造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月球上或将出现一座座由“月壤砖”和榫卯结构建造的科研站,为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