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60元竟能换“国际竞赛”获奖证书?山寨赛事乱象揭秘

   时间:2024-10-26 12:10:33 来源:ITBEAR作者:顾雨柔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ITBEAR】在当今高校,综合测评成绩已成为衡量学生素质、评优评先乃至保研的重要依据。其中,参加国家级或国际级学科竞赛并获奖,可为学生的综测成绩增添不少分数。然而,这一机制却催生了一系列问题,部分机构瞄准了这一“商机”,举办起了所谓的“水赛”。

这些“水赛”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诱饵,吸引学生付费参赛。据报道,有学生仅花费数十元,便轻松获得了一张国际英语词汇比赛的三等奖证书,并成功实现了综测加分。此类现象在高校中并不罕见,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这些“水赛”实则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异化,表现为赛事奖项泛滥、组织随意、活动不规范等。她调研发现,部分赛事的获奖比例高达参赛总人数的50%以上,甚至有的赛事所有参赛者都能得奖。

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李林曾参加过一场“水赛”,他描述道,从报名到考试结束,整个过程都缺乏相应的规则要求。考试题目简单至极,难度堪比小学、初中水平。更令他惊讶的是,考试结束后,竞赛主办方还希望他做“推广”来获取志愿者证书。

除了“水赛”泛滥外,还有一些竞赛搞起了模仿秀,举办的赛事与正规比赛仅一字之差,极易导致公众误认。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表示,山寨赛事的主办方可能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为了综测加分,著作权、专利权也成了买卖对象。有学生透露,网上有机构提供软件著作权购买服务,只需付款后全权由机构负责,自己不需要做其他事情。这一现象无疑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已发布相关通知和报告,规范大学生竞赛活动,并将84项赛事列入竞赛清单。受访专家认为,要有效规范学科竞赛,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竞赛主办方等各方合力,共同促使学科竞赛回归“育人”的根本。

葛友山提出,应从法律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制体系来阻止“水赛”现象的发生,并通过合理的法律解释增强对山寨赛事的惩罚力度。同时,监管部门应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制度,定期更新并公布竞赛的“白名单”与“黑名单”,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对于在竞赛活动中发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所在学校,樊秀娣认为,管理部门应考虑对相关责任人及其单位留下不守诚信记录或在资源分配时区别对待。只有比拼真才实学的学科竞赛,才能体现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发挥学科竞赛应有的教育功能。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