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电动化转型,新能源产品的渗透率已超过半数,标志着燃油车时代的终结。在这场变革中,合资车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二线豪华品牌,其境遇尤为尴尬。
尽管主流合资车企仍能凭借品牌优势和大规模生产能力,通过降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但面对国产车的崛起和电动化趋势,它们的传统燃油车架构显然已不适应市场需求。
国产车企如吉利,凭借星瑞、星越L等热门车型,在10万-15万价格区间内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合资车企的竞争压力。
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困境,部分原因在于其全球战略与中国市场需求的脱节。以福特为例,尽管其全球业绩强劲,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反映出“在中国不为中国”的逻辑是错误的。
电动化、智能化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趋势,但合资车企在此方面的投入和改变显然不足。它们面临的困境是,为全球市场研发的电动化产品可能在中国市场不受欢迎,而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又可能在全球市场难以销售。
然而,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使得任何车企都无法忽视。即使只占据3%的市场份额,也能获得约70万的销量,这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可忽视的数字。
遗憾的是,许多二线合资车企仍未认清这一现实,坚持从全球视角出发,认为即使失去中国市场,它们仍是行业头部。但随着比亚迪、吉利等国产车企的快速发展,这些合资车企在全球的销量也将受到持续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