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于北京公布了最新的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与供应链气候行动CATI指数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企业在应对环境及气候挑战方面的表现。
报告指出,尽管一些领先的中外企业已通过绿色采购策略推动其供应链减少排放,但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生态与气候问题,更多行业领军企业需与上游供应链协同努力,共同减排。
IPE建议,企业应提高环境与碳数据透明度,以此激励并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减排目标。同时,企业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毒化学品及新污染物管控、以及塑料污染治理等关键议题。
报告进一步揭示,新污染物的管理与信息披露相较于传统污染物显著滞后。特别是在零售、日化和食品饮料等广泛使用塑料包装的行业,对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与行动亟待提升。
在气候行动方面,中外企业正加速应对,公开作出气候承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测算并披露其产品碳足迹数据,显示出全球供应链低碳转型的潜力与必要性。
报告还强调,工厂级别的碳数据核算与披露对于推动品牌实施供应链减排至关重要。在品牌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已有大量供应商通过公开平台披露了碳排放数据,并设定了绝对减排目标。
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连续两年度披露碳数据的供应商群体实现了显著的碳排放总量下降。其中,清洁能源的替代在减排措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彰显出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对供应链脱碳的支撑作用。
最后,报告建议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构建约束激励机制,并通过技术创新、数字科技及绿色金融等手段,赋能供应商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共同构建环境友好、气候适宜、生态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