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广州一起涉及问界M7车型的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事故车主对车辆厂家赛力斯提供的事故报告表示不满,因此通过律师委托了第三方鉴定机构对事故车辆进行详细鉴定。
然而,赛力斯汽车在11月7日发表声明,指出该鉴定结果系车主单方面委托,并强调在司法程序中,事故鉴定机构应由双方共同选定或由法院指定。赛力斯对这份单方面委托的鉴定结论表示不予认可。
此类车主与车企因鉴定意见产生分歧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另一宗涉及特斯拉的案件中,焦女士委托的鉴定机构所得出的结论就遭到了特斯拉的质疑。这凸显了在当前汽车事故维权中,鉴定机构的角色及其重要性。
汽车博主封士明指出,法院在判决时往往会参考鉴定机构的意见。但由于鉴定机构的能力参差不齐,同一案件有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鉴定意见。这也暴露了鉴定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拥有鉴定、检验相关业务的机构数量庞大,但具备司法行政机关许可的“四大类”鉴定资质的机构却相对较少。这导致在一些专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事故鉴定中,存在诸多难点。
新能源汽车事故的鉴定不仅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还面临着数据获取难的问题。有维权车主表示,在事故发生后,他们难以获取到完整的车辆行车数据,这给司法鉴定程序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即使能够获取到相关数据,数据的解析也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针对智能驾驶汽车的检测标准和规范尚未出台,市场上也缺乏相应的鉴定设备。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维权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产品生产者相对于消费者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消费者在举证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尽管如此,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耐用商品如汽车时,若在接收商品后的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并能提供初步证据,经营者将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这一规定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