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宁德时代,一度被誉为中国新能源电池的领头羊,市值冲破16800亿的高峰,然而近期却经历了超过20%的市值下跌,蒸发超过4000亿。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新能源电池的时代即将落幕?
在全球新能源电池舞台上,日本松下作为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正通过技术革新向中国发起挑战。松下近日与美国Sila公司达成合作,研发出使用泰坦纳米硅粉的新型电池,其储电量声称能高出普通电池10倍。这是否将成为松下改变中国主导电池行业格局的利器?
众所周知,硅与石墨在电池制造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硅电极因充电膨胀带来的安全隐患,使得石墨成为目前主流选择。中国凭借石墨资源的丰富,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份额,并承包了全球3/4的新能源电池生产。这一优势地位自然引来了国际竞争者的关注与挑战。
为实现技术突破,以松下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开始探索硅电极的可能性。Sila公司介绍的纳米硅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若完全替代石墨,将显著提升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然而,从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究竟需要跨越多少障碍?
有观察人士指出,日本在科研上的严谨态度可能导致新技术的量产进程缓慢。与此同时,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优势,使得其在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中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在此次技术合作中采取了开放策略,将部分技术公之于众。这一举措是否意味着松下希望通过技术共享来加速新电池的量产进程?同时,这也向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发出了明确的竞争信号。
面对国际竞争的新态势,中国新能源电池行业需保持高度警惕。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提醒,尽管中国与美日在电池技术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仍需时刻关注国际竞争态势,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在这场新能源电池的全球竞赛中,中国能否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松下的新技术又将如何影响全球电池行业格局?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