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公募基金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部分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在基金分红前突击买入,以此策略来避税并寻求短期收益。金鹰鑫益混合基金与恒生前海恒源臻利基金就是两个典型案例。
金鹰鑫益混合基金在今年三季度规模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家机构投资者的集中买入。这些买入行为大多发生在基金分红之前,引发了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利用分红避税策略的猜测。数据显示,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分红公告正是在机构投资者大笔买入后不久发布的。
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恒生前海恒源臻利基金。该基金在今年早些时候曾面临规模缩水的困境,然而三季度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三家机构投资者的集中申购使得基金规模激增。令人寻味的是,这些申购行为同样发生在基金分红之前。恒生前海恒源臻利基金在今年已经完成了三次分红,而机构投资者的买入时间点与分红公告的发布时间高度吻合。
业内专家指出,机构投资者在分红前突击买入基金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利用基金分红后的净值下降进行税务筹划。这种策略可以在短期内实现避税效果,从而提升投资收益。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对基金的投资行为造成干扰,影响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普通的机构投资者外,还有一些被称为“帮忙资金”的力量参与其中。这些资金通常会在新基金发行或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进入,以帮助基金度过难关。然而,“帮忙资金”的逐利性和高流动性也可能对基金的稳定性和长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机构投资者在基金分红前的突击买入行为已经成为公募基金市场的一个新现象。虽然这种策略可以在短期内提升收益,但长期来看,其对于基金投资行为和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