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在新能源汽车日益盛行的今天,一个有趣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为何电动化时代的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其油箱容积相比传统燃油车有过之而无不及?
众所周知,电动化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增大电池包容量来提升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二是通过增大油箱容积来增强插混车型的续航表现。目前,不少车型已经配备了超过30kWh的大容量电池包和超过60L的油箱,这种“大电池、大油箱”策略似乎成为了行业的新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背后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事实上,即使插混车型配备了如此大容量的油箱,其日常使用中的油耗表现依然优于传统燃油车。例如,一款传统燃油车日常油耗可能为8L/100km,而插混车型则能将油耗降低至4L-5L/100km左右。
尽管如此,仍有观点认为大油箱并非必需。一方面,大油箱会占用更多车内空间,甚至可能挤压乘员舱,影响乘坐舒适度。另一方面,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浪费学”认为任何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都是浪费。在日常使用场景下,1000km的续航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需求,因此40L左右的油箱容量便绰绰有余。
这一观点与奥卡姆剃刀理论不谋而合,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大油箱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
从理性角度分析,一台车的续航表现控制在1000km左右确实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平衡点。这是因为,一方面油箱容积的增大并不能显著改变用户的使用感受,他们更关心的是车辆的经济性能、定价等因素;另一方面,如今加油站遍布各地,加油变得非常方便,因此“满油续航”并非用户关注的重点。
从设计角度来看,一个成熟的机械产品需要在定位、设计、用料等多个方面找到真正的价值平衡点。对于混动车型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油耗低、高频率使用电池的特点,因此汽油在其价值体系中的地位相对降低。
回顾油车时代,一款配备50L油箱的紧凑型轿车便能满足消费者十天半个月的出行需求,这说明这样的油箱容积是合理且实用的。然而,在混动时代,油箱容积的进一步增大或许更多是一种营销噱头而非实际需求。毕竟,将油箱容积从40L提升至60L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难度,也不会对车内空间造成太大的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