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百度与吉利联手打造的极越汽车,曾被视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然而,四年过去了,这匹黑马却似乎陷入了泥潭,成为了市场上的“鸡肋”。
极越汽车的前身集度汽车,在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百度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佼佼者,其亲自下场造车的举动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吉利的加入,更是让这个项目被寄予了厚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看似强大的组合却逐渐暴露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百度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逐渐显现。尽管百度在智能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但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百度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使得百度在造车过程中不得不严重依赖吉利等传统汽车企业的技术支持。这种依赖关系不仅限制了极越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空间,也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其次,极越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堪忧。尽管其推出了多款车型,但销量却始终无法达到预期。与同类车型相比,极越的销量更是惨淡无比。这不仅反映了极越汽车在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不足,也暴露了其在产品质量、用户口碑等方面的短板。
极越汽车还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随着吉利自研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百度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降低。这使得百度在极越汽车项目中的话语权逐渐削弱。同时,百度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华为、小米等后起之秀的强烈冲击。这种内外部的竞争压力使得极越汽车的处境更加艰难。
更为严峻的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机会窗口期正在逐渐关闭。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加剧,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而极越汽车作为曾经的明星项目之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夏一平作为极越汽车的CEO,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一度被寄予厚望能够带领极越汽车走出困境,但现实却残酷地证明了他的努力并未能改变极越汽车的命运。这使得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和艰难。
极越汽车之所以陷入困境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百度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短板到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到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新能源造车新势力机会窗口期的关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极越汽车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