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上海家长发帖称,在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理科班”,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并开设了包括小托福、袋鼠数学等课程的周末班,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惊呼:“幼儿园已经卷出了新高度!”这一事件再次将教育“内卷”现象推向风口浪尖。
教育“内卷”并非新鲜话题,但每次类似事件总能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尽管“双减”政策不断深化,旨在通过校内减压、校外严控学科培训等方式减轻学生负担,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似乎并未因此缓解。不少家长仍执着于将“起跑线”前移,让孩子在更小的年龄就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
《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曾对34万全国各地家长做过调研,数据显示,受访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知行不一”的情况,即认知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但情绪与行为却无法跟上。家长们深知过度竞争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难以摆脱分数和排名的束缚,陷入“鸡娃”的怪圈。
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会议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就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内卷”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内卷”伤害最大的就是整个教育体系。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和竞争,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功利主义和过度竞争的思想,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那么,教育“内卷”现象的根源何在?长期以来,分数和排名几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考试,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要破解教育“内卷”,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十三邀》的访谈中,林小英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让孩子自己“脱嵌”出来,即让孩子从单一的评价体系、单一的预定路线中游离出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例如,北京市育英学校推出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并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参考。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iEnglish未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光表示,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家孩子的,是推动因材施教、教育评价多元化的重要力量。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通过家长的观念变化引导孩子,让学生明白努力拼搏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功利和成绩。
在家庭教育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家长们不妨借助数字产品实现多角度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当前,在校教育平台与工具正紧密跟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多维度评价和个性化学习等提供了强大支持。以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为例,其正是凭借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推荐系统以及深入的学习数据分析功能,为每位学生精心设计了专属的英语学习提升方案。这一方案不仅科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此外,iEnglish提供的学习报告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单一分数评价的局限,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努力破解教育“内卷”现象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个健康且公平的教育环境,以减轻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为此,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它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分数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上海幼儿园选拔理科班的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当前评价体系改革的迫切需求。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评价正逐步向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向迈进。未来随着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内卷”现象,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既是教育改革的初衷,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