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供应链结构,车企曾经的“主导者”地位在新兴的网状供应链模式下逐渐动摇。这一变革不仅影响着汽车制造商,更波及整个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在融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供应链结构的重塑,一种以“脱核”为特征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不再仅仅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而是更多地利用网状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类交易数据、物流信息和信息流等作为放款和风险评估的依据。这一变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降本压力从主机厂向上游供应商逐级传导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显著增加。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主机厂对上下游拥有绝对话语权,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主机厂走出舒适区,加强与二三级供应商的合作,进而提升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这种变化使得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上升,中小企业在寻求更低成本资金的同时,下游经销商则希望获得更长的融资周期和更灵活的还款方式。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供应链金融也在不断创新。银行凭借技术和创新性金融产品,正逐步解决上游企业的资金难题。例如,某银行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提供了长达10年期的项目贷款或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助力企业研发投入,并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该银行还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上游企业提供主体授信、项目贷款、跨境银团等综合金融服务,授信支持高达300亿元。
对于下游经销商,银行在传统“三方模式”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银行对底层信贷逻辑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基于C端订单的直销贷和经销商数据贷,从而形成了新能源汽车B+C金融服务闭环。银行还利用智能化、线上化、模型化手段提升客户体验,如实现经销商续贷业务一小时自动审批、三方协议一天内完成线上签署等。
在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中,银行不仅实现了批量获客和降低授信风险,还通过加入核心企业的配合,进一步挖掘了企业的信用价值。从上游角度来看,传统的汽车供应链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存货融资等存在诸多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银行推出了“资产池”“数据池”模式,实现融资时点前移、融资金额扩大和融资灵活性提升。特别是在订单融资模式中,银行根据主机厂的履约和付款能力,在订单阶段即可为供应商提供授信,用于采购原材料和生产。
银行还创新性提出了“身份融资”概念。由于汽车供应链的准入条件严格且供应关系相对稳定,能进入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企业本身就具有一定“身份价值”。银行利用这一价值形成了普惠金融场景方案,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批量授信,解决融资难问题。例如,某银行围绕一汽集团上游二供、三供推出的普惠方案,单户额度最高可达5000万元。
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由于中小微企业规模小、缺乏担保能力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银行在风险判断上面临困难。为此,银行借助自身在数字化能力上的积累,为中小企业赋能。通过提供“数字财资”系统的小模组,中小企业得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使得其整体数据对银行来说更加可视、可得和可信。
整体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速“脱核”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链上企业提供了更灵活、更低成本、更长周期的资金支持。这一模式不仅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还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