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合创汽车深陷经营困境,大规模裁员及赔偿金拖欠引发关注
近期,合创汽车的经营状况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报道,该公司近期进行了大幅度组织调整,其上海分公司员工已全部裁撤,且被裁员工的赔偿金发放出现了严重拖延。原定于10月31日发放的“N+1”赔偿金至今仍未到账,这引起了被裁员工的不满和抗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合创汽车上海分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所有员工均已离职。而广州总部虽然还有一些基本部门在运营,但员工数量也已大幅减少,仅剩下约50人以维持公司的基础运营。目前,所有在职员工都将被迁至广州市南沙区的新办公地点,公司或将面临重组。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9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将合创汽车上海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这一消息进一步证实了合创汽车当前的经营困境。
合创汽车的财务状况也令人担忧。今年以来,该公司已公示了多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数额合计超过2.04亿元。同时,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也大幅增加,其中买卖合同纠纷占比高达26.2%。
市场销量的惨淡被视为合创汽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自2020年4月首款纯电SUV HYCAN 007上市以来,合创汽车的销量一直未能达到预期。尽管该公司已累计发布了四款产品,覆盖了不同的价格带,但销量依然惨淡。2022年和2023年,合创汽车的销量均不足2万辆。今年10月,合创汽车的销量更是低于110辆,同比下降了82.37%。
为了提升销量,合创汽车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年,该公司曾要求体系内员工年内销售一辆合创汽车。今年3月,合创汽车再次被曝出要求全体员工参与卖车活动,并制定了详细的激励和惩罚机制。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显著改善销量。
随着销量问题的加剧,合创汽车的管理层也出现了动荡。今年2月,联席总裁杜兰离职。此后,营销总监、销售副总经理、销售副总裁等管理层人员也相继离职。这一系列人事变动无疑给合创汽车的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
资金问题也是合创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相较于其他新造车企业,合创汽车的注册资本并不算雄厚。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仅经历了三次融资,总金额约为36亿元。而股东方的频繁变更也给公司的稳定运营带来了不确定性。目前,合创汽车的前两大股东为珠投智能和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但公司的资金状况依然紧张,暂无法退还员工持股计划的跟投款。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合创汽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智电领域的研发投入、价格战以及市场营销成本的增加都使得公司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不少新能源车企也相继陷入困境或“爆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正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