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在与某知名科技大厂工程师的深入交流中,一个关于电动汽车快充技术的独特见解浮出水面。
当前,电动汽车行业正竞相提升充电速度,而主要策略无外乎两点:一是提高充电电压,将平台从400V升级至800V;二是增强电池对高电流的承受能力。毕竟,充电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两者同步提升,充电效率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追求极致快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隐患。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易导致线路老化,影响车辆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寿命。这不禁让人思考,在众多企业纷纷追求“无视寿命”的快充体验时,真正考虑电动汽车长期耐用性和用户体验的企业又有几何?
传统燃油车在老化后,往往可通过简单维修恢复性能,但电动汽车则不然。其复杂性要求在设计之初就必须预见并应对潜在风险,这涉及到了“工程安全系数”和“安全冗余”两个关键概念。
以电池为例,当前行业主流为2C、3C电池,C值越大,表示电池能在更短时间内充满,承受更大电流。而顶级5C电池,目前仅有东风岚图、理想MEGA、ZEEKR(除X系列)三家企业在应用,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技术创新与安全至上。
快充如同给电池注入“强心剂”,牺牲长期寿命换取当下的便捷。但若能实现“超前冗余”设计,如电池配方、材料、设计理念均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具备7C、8C的极限充电能力,也仅开放至5C,日常充电控制在较低电流,那么快充对电池的影响将大为降低。
事实上,5C技术并不普及,仅因上述几家企业的积极推广而显得常见。整个行业中,采用5C电池的企业屈指可数,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采购成本。宁德时代作为顶级电池供应商,虽为5C电池的主要出货方,但其装机量仅占整个产业的不到1%,反映出多数企业在“安全冗余”方面的忽视。
快充技术还与充电桩息息相关。当前,第三代充电桩体系功率已提升至250kW以上,部分企业更是自建了360kW以上的充电桩,电流输出可达350A以上。然而,即便是新铺设的商业充电桩,普遍也只能提供约300A的电流,勉强满足3C电池的需求。
随着充电桩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流输出将进一步提升,届时2C、3C电池的性能将难以满足需求,其可靠性、稳定性及充电速度都将面临挑战。相比之下,5C电池在未来充电桩全面升级的背景下,仍能保持顶尖的充电速度及稳定性能,真正实现了快充技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