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中国红牛市场纷争再起,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各执一词
近年来,中国红牛市场纷争不断,尤其是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之间的争执,让消费者对于市场上出现的不同红牛品牌产生了诸多疑惑。自2019年泰国天丝在中国市场发起市场争夺战后,消费者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红牛产品更是难以分辨。
追溯历史,1993年,泰国天丝试图通过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但因产品标准不符合中国原卫生部审批要求,未能如愿。随后,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达成合作,解决了红牛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和商标注册难题。1995年,红牛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接下来的近30年里,由华彬集团全权负责其生产和销售。
在中国红牛的发展历程中,严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解决了商标注册和市场准入问题,还通过大手笔的广告投入和品牌营销,使红牛成为中国功能饮料的第一品牌。然而,泰国天丝却声称自己早在1995年就获得了原卫生部对红牛产品生产许可的批复文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泰国天丝在某媒体专题中展示的批复文件并非无条件准予生产的许可文件,而是要求调整配方成分含量后才能生产的整改文件。当时,海南红牛的大股东和董事长是泰籍华人张光利,泰国天丝从未获得过原卫生部的任何批文。直到与华彬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后,红牛产品才在合资公司中方股东的努力下,获得了当时卫生部签发的批准文件。
泰国天丝还对中国红牛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发起诉讼,并招募中国红牛原管理团队组建经销商,通过近似包装装潢撬动其产品拓展。然而,泰国天丝的行为并未如愿,中国红牛的市场份额依然稳固。目前,双方签署的50年《协议书》的合法性已经获得司法阶段性认定,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
自上世纪90年代,华彬集团及董事长严彬将红牛引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泰国天丝的行为却试图挑战这一历史事实,通过诉讼和误导性报道来争夺市场份额。这不仅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也对中国红牛及产业链合作伙伴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在此背景下,双方更应遵守契约精神,共同为红牛品牌的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