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AI算力市场的风云变幻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场被称为“百模大战”的竞赛,推动了AI算力需求的急剧上升。根据《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的数据揭示,从2003年至2023年,智能算力的需求激增超过百亿倍。这一供需失衡的态势,催生了算力租赁市场的迅速崛起。
在这一波浪潮中,不仅传统的云服务提供商凭借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技术资源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更有众多传统企业纷纷跨界进入算力租赁领域。据统计,仅在2023年下半年,就有包括莲花控股、锦鸡股份在内的近40家上市公司宣布涉足算力租赁业务。目前,与“算力租赁”相关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01家,总市值高达1.6万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算力租赁市场很快便遭遇了挑战。今年新增的29家算力租赁业务上市公司中,有11家在上半年出现了业绩亏损,其中最高亏损额达到了3.097亿元。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考虑退出跨界项目,算力租赁市场的热潮迅速降温。
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宁畅公司在乌镇提出了“精装算力”的新概念。这一概念将智算中心的建设比作为大模型的“家”进行装修,强调通过软硬协同一体化的定制化服务,满足大模型的高效落地需求。宁畅的精装算力涵盖了定制化、全栈全液能力,旨在为用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平台搭建、算法模型优化、应用场景定制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为何跨界算力租赁业务会遭遇如此困境?业内人士指出,技术投入大、获客难、算力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是跨界企业盈利的主要痛点。算力租赁不仅需要芯片等硬件设备,更需要具备软硬全栈的技术能力。跨界企业往往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在新业务构建和拓展上取得进展。同时,智算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极高的资金成本,一旦算力结构不合理或应用生态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智算中心闲置,利用率低下。
即便找到了客户,部分跨界企业提供的算力服务也存在性能不稳定、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最终造成用户流失。面对源源不断的资金需求,跨界企业的算力业务陷入了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算力格局的稳定,市场正在回归正常的技术和商业逻辑。除了宁畅这类提供全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外,一些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则更加专注于大模型应用的开发与部署,锚定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大模型的训练。这些企业虽然没有更多资金和精力搭建自己的算力中心,但垂直领域用户对大模型精调、推理业务的需求却为它们提供了市场机会。运营商和算力厂商也提供了自己的算力平台,为这些创新型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一站式算力服务。
随着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加速,算力供给和应用场景需求的联接正在加深,用户对算力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算力市场正在进入精细化发展的新时期。算力租赁业务本身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要想在市场中立足,不仅需要提供算力服务,更需要具备全栈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刚需,并全程优化用户体验。只有这样,算力业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