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期,随着新一年度的银行秋季招聘拉开帷幕,进入银行业的门槛似乎悄然提升。传言称,近年来,进入银行工作需具备“双9”背景,即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985高校,这一变化使得银行实习岗位也愈发稀缺。那么,那些成功踏入银行的新员工和实习生,他们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呢?
一篇题为《实习生视角下的银行评分》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设定了一个最高10分、最低-10分的评分区间,结果显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实习评分最低,仅为-8.2分,而表现最佳的中国农业银行也仅获得1分。从评论中可以看出,实习内容、工作环境、导师指导以及个人表现等多重因素都可能影响了这些评分。
在众多评论中,实习工资低成为了吐槽的焦点,不少实习生表示,实习期间的收入难以覆盖日常开销。实习对能力提升的帮助有限也是一大槽点。有网友直言:“银行实习更像是站大厅、操作自助机器,对能力几乎没有提升。”另一位网友则补充道:“银行工作去能力化严重,前台岗位尤为明显,只能作为过渡,迟早会离开。”
然而,也并非全然是负面评价,部分实习生对银行的食堂给出了好评,认为伙食相当不错。这一反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银行实习生的复杂感受。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银行新员工和实习生的真实体验,某媒体进行了实地探访。一位正在某国有大行上海一支行实习的985本硕双学历研究生透露,她是通过家庭关系内推才得以获得实习机会,且入职时并未获得转正承诺。实习工资每日仅为50-80元,勉强够通勤和午餐费用,这让她感到难以接受。
她描述了每天的工作流程:早上8点前到公司换衣,参加站着听领导“打鸡血”的早会,之后开始营业。作为大堂经理的实习助理,她需要与各种客户打交道,熟悉产品介绍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她认为,这些工作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要求低,更考验沟通和应变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她发现很多问题都是重复性的,但带教并未提前说明,导致她需要频繁请教,带教也逐渐表现出不耐烦。
这位实习生还表示,银行内部层级关系明显,新人只能从上级获取经验,且银行不愿意将操作和经验文字化,以免降低对实习生的吸引力。她认为,这虽然保持了一定的保密性,但也使得原本可以简化的工作变得复杂。
当被问及为何不尝试金融外企时,她表示,虽然外企如UBS、JPMorgan、高盛等提供了投行、行研等岗位,但这些岗位都要求内推或中介介绍,且实习工资低廉。外企对入职条件的要求更为苛刻,且近年来不少岗位已停招应届生。她咨询过中介和学长学姐,得知外企因成本考虑已多年未招聘应届生,只能通过社招方式进入。
在国有大行实习期间,她感到自己更像是廉价劳力,没有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客户对实习生的信任程度低,沟通仅限于浅层操作问题,真正涉及业务范围的工作都被正式员工揽走。她还遭遇了被要求办卡、拉亲戚朋友办卡买产品的尴尬情况。
同样,正式员工的日子也不好过。一位在某股份大行后台数据分析岗位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小李表示,入职后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几乎每周都有几天在培训中度过,甚至占用周末时间。他透露,自己研究生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银行,现在几乎每天都在加班,经常工作到深夜11点多。他还要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如帮领导撰写报告或PPT,周末也是随叫随到。